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干支历的岁首,建寅月之始日;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
雨水
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
平静书斋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 。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同义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礼记》:“祭日于坛 。”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
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 。活动有:一 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 。并在风筝上写祝福 希望天上神看到 。二 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 。三 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写字弹琴无意绪 踏青挑菜没心情 。饮食方面,则有春菜,春汤,春酒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 。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