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中诗词 关于茶道的美文

一杯茶怎样入杯,所求殊异 。茶人曰:一杯为品,两杯为解渴,三杯便是粗饮了 。平生好茶,常想苏东坡的“从来佳茗似佳人”,常想有茶相伴,人生足矣 。文人好茶,琴棋书画诗酒茶,乃古代文人的七件雅事,彼此密不可分 。“茗爱佳花饮,诗看 卷素裁” 。“煮茗对清花,弄琴好知音” 。柴米油盐酱醋茶,系百姓生活开门七件事,茶乃生活必需品 。白居易诗云:“食罢一觉醒,起来两盅茶” 。
茶乃一种人生,不同的人品茶能品出不同的意 。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是一种禅,道 士品茶是一种道,而对文人来说则是一种文化 。在文人眼中,茶是神圣的扬清荡浊之物,能给人带来精神上愉悦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峰奇、山秀、湖丽、茶香,优雅动听的茶名,使人未饮先醉 。温壶、烫杯、洗茶、泡茶、翻杯、敬茶、闻香、品茶,此为茶趣 。品茶时先观茶形,乘热闻香,再尝其味,细细品饮 。
品茶有讲究,一杯茶须分三口喝,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 。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 。毛峰的鲜醇爽口,碧螺春的清和甜润,云雾的香馨浓厚,龙井的馥郁味甘,尽中不言中 。品茶需要好心镜 。静夜独坐静思,从清苦的茶汁,可品尝出茶外的许多人生意味,心灵复归 宁静 。
品茶需要好环境,以简单清幽为上 。茶可独酌,也宜共饮 。古人讲究以茶会友,佳茗、良辰 、美景、知音 。“寒夜客来茶当酒”,品茶间主客双方曲尽情意 。友谊即像酽茶,越品越浓 。喝一杯好茶,听一首名曲,读一本好书,在平淡中享受生活之乐,怀一份虚融淡泊的心境,此为品茶之乐 。教您泡杯好绿茶泡茶主要要掌握好茶叶的用量和水的温度,才能使茶的味道更好 。茶叶的用量,有“细茶粗吃,粗茶细吃”之说 。一般来说,细嫩之茶含茶汁较少,冲泡时要多放一点;粗茶含茶汁多,要少放些 。以250毫升一杯水为计,一般茶叶可放3~5克,而乌龙茶等精细茶应放8克左右 。冲泡茶叶的水温,要看水的质量和茶叶的等级 。如果水质较好,烧开即可泡茶,过沸会损失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汤失去香味;若水质不佳,就要多煮一会儿,使杂质沉淀 。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 。”所谓沏,就是用刚烧开的水;所谓泡,就是用热水瓶中的水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用湿度很高的水沏茶,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但水湿过低又不易使茶叶香味溢出 。为两全其美,品饮高级、细嫩的绿茶,水温最好是80~90℃ 。特别嫩的茶,泡茶时水温还可以再低一些 。其他中低档茶,可用100℃的滚水冲泡 。至于红茶、花茶,则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
茶和水的比例,一般是3~4克干茶,加200~250毫升的开水,泡3~4分钟后慢慢品饮为好 。高档茶一次冲泡过多,会影响茶清幽、淡远的真味;低档的用量过多,苦味较重,难以入口 。总之,泡茶颇有学问 。只有细心揣摸,反复实践,才能享受到茶的芬芳和甘醇,才能把人的精神带入梦幻境地 。
一杯的香纯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好象有烟雾缭绕的感觉.轻轻翻开书桌边上落尘覆盖的<时文选粹>随只而来的是久违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简单而耐人寻味.
呷一口茶水,含在嘴里,竟是畅快的感觉.举起茶杯观察,那上下翻滚的茶叶不正是命运沉浮的写照?这片落下,那片起来.人生得意一时,却不能时时顺心.这惊人的相似,让我不的不进一步思考.茶叶的世界观有是增样的?带着这些疑问再一次饮了一口.啊!我发现这并不是完全的甘香!也许着正是经过大起大落的茶叶的淡定情绪!这是经过日晒水煮后它的真正本色!也是一种不奢名利,不计得失的处世情怀!
罪人的茶香,熏得我一口的爽快.发亮的文字对我则有另一番作用.
美文里文字自然是美的.有时饿了,甚至可以用来充饥.效果也还是明显的!也不是说人类从此告别了五谷,也不可以只单纯的去真想吃掉密密麻麻的墨水做的文字!着是一种精神食粮,它可以带给人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也只有我们真正吸收了这营养,才会觉得身强体健,活力充沛.我累的时候回找我欣赏的作家的作品来细细咀嚼,竟可以解除我的劳累.我喜欢这淡淡的墨香,喜欢字里行间里发生的故事.这不正象人生的漫漫旅途,做过了,希望留下的脚印里散着缕缕清香.
体味文字,品味茶道.
我心已静处在落叶散尽的树林,就让茶香和书香给我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