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孙思邈的古诗词 有关孙思邈的诗句

雪后游太玄洞二首
明 王安仁
雪后看山快此游 苍龙依旧护蓬丘 。
天池洗药鸣泉出 漆水吞城绕郡流 。
海上丹书仍万卷 洞中仙迹已千秋 。
当年一片玄玄理 多少庸医赚白头 。
其二
南峰真境缈苍苍 共道当年检药场 。
石洞常留丹灶火 仙翁时卧白匡床 。
凄凉篇咏犹先代 历落人家满夕阳 。
却怪贞观全盛日 忍令司谏赋沧浪 。
游太玄洞回文一律
明 葛桂
仙真隐化显名山 应响灵传遍宇寰 。
玄洞远风通地穴 古台晴月引云关 。
烟生石灶丹留火 雨积盆池药点斑 。
牵兴剧游随上下 缘攀望日一偷闲 。
孙真人洞题诗
大顺 杨鼎瑞
山头老柏吹香满 古洞花明积翠赊 。
天子绿章春降露 使臣彤笔夜生花 。
仙人已去灵芝草 王气方回遍海霞 。
小慧漫言依北斗 银绳金印佐黄花 。
描写养生的古诗词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 。―――《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 。―――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