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四年级上册古诗词 语文四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 三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5.《寿阳曲》.渔村夕照
元 马致远
鸣 榔 罢,
闪 暮 光 。
绿杨堤数声渔唱,
挂柴门几家闲晒网,
都撮在捕鱼图上 。
6.《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7.《临江仙》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
8.《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yú)州 。
9.《春望》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
10.《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11.《上李邕 》唐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
时人见我恒殊调,
见余大言皆冷笑 。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
12.《秋浦歌》
唐 李白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
1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
14.《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南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15.《望江南》
宋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16.《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却道新凉好个秋 。
17.《丹阳送韦参军》
唐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
18.《五柏抱槐》
清 孔庆镕
五干同枝叶,
凌凌可耐冬 。
声疑喧虎豹,
形欲化虬龙 。
曲径阴遮暑,
高槐翠减浓 。
天然君子质,
合傲岱岩松 。
19.《题都城南》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
20.《离思》
唐 元稹(zhěn)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
南商丘睢阳) 。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 。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
候,世称高常侍 。[1]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
人”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有文集二十卷 。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1]),字至能[2],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
士,晚号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乾道三年
(1167年),知处州 。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
人 。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
使 。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 。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 。
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3-4],后世
遂称其为“范文穆”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急呀!第五课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2游山西村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