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网杨万里 杨万里的古诗名句( 五 )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初三语文)-7-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初三语文)-8-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古诗 励志名言名句大全周易赋
胡秉言
鸿濛混沌兮,孕盘古,无极始出兮,太极来 。初生两仪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开 。始祖伏羲,长坐方坛、听八风之气,观草长莺飞,审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长,度鹰翔鱼跃,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 。开阴阳之道,正姻缘、和人伦秩序 。“涂光休气兆北阈,赤文绿字焕东周” 。人奉之为神,尊八卦祖师 。开华夏之文明,蕴奥妙神奇矣 。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 。推论解读兮,八八六十四 。叠加成象,鉴析准确 。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万物 。雷声震震曰善教,巽逐阴风曰进退 。坎险陷陷心惮虑,离丽附和柔顺心 。艮止审慎动静适,兑喜悦悦善照临 。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 。察言、观变,制器、卜占 。取义象位之说,阐阴阳之对立 。成系统之世界观,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之变化 。强宇宙变化之生生不息,说“天地之大德”,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精论,。告后人“物极必反”之思想,调“居安思危”之忧患 。倡“顺乎天而应乎人”,张自强不息,变革以成伟业 。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标,承“和谐”之思想 。立“易与天地准” 。拓模糊解释现实之精确,确立易卦包罗万象之精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阴阳互应,刚柔相济,厚德载物,唯有周易 。易道深矣 。“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经上下几千年,收无数仁人志士之鉴析,成群经之首而不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