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父母|朱令的家世

朱令父母(朱令的家世)
对于朱令一家人来说,似乎总也摸不准时间的速率 。
时间会疾驰,朱令变老了,2019年,她已经46岁了,鬓角增添了几丝白发,笑起来时眼角的鱼尾纹,取代了25年前眉眼中的稚气 。母亲朱明新的腿脚不灵了,甚至都不能再下蹲了 。父亲吴承之也苍老了,近视眼都退化成了老花眼 。
但时间又好像一直在踱步 。25年前的1994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读大三的朱令,被两次投毒重金属元素铊,造成全身神经系统受损,终致残疾 。朱明新最开始以为,最多只需要等两年,案子就会破,凶手就会落网 。后来他以为要等八年,后来的后来,直到25年后的今天,法律上的真相仍旧遥遥无期 。
朱令父母|朱令的家世

1994年12月11日晚,北京音乐厅清华大学民乐队的专场演出上朱令在演奏,当时已经发病 。
时间也会"停滞"甚至是"后退" 。刚出事的那几年,朱令会觉得自己还身处清华园,坐在轮椅上的她发脾气,"我的书呢,我要去做实验 。"后来,朱令变成了一个小孩子,情绪化,生活上的一切都需要父母来协助完成 。
朱令一家见证了照顾朱令的护士,从刚参加工作到结婚生子的人生历程变迁 。而朱家人自己的生活轨迹,一直围绕着医院,治病,住院,其他的一切,停在原地 。
平淡的日常,已是最好的慰藉2019年12月初的北京,下午五点多天空就已扯下了黑色的幕布 。在北京郊区的一家疗养院病房内,朱令坐在轮椅上,下巴后缩,张着嘴,一根长长的管子一头连着她的脖子,一头连着氧气罐 。
她每天总是这样仰着头,因为膈肌麻痹,右边的肺萎缩,身体不自主地向右侧倾斜 。"令令,把身体坐直 。"母亲朱明新在一旁叮嘱 。朱令紧紧抓着轮椅的手会再加把劲,努力把身体扶正 。
2011年在医院一次急救时,呼吸机压掉了她的一颗门牙 。手术后,朱令的气管被切开,氧气不经过鼻子的过滤,直接到达肺部 。
25年前的铊中毒,毒素已经侵入了朱令身体的每一个器官 。铊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损害,不可逆转,造成了朱令的终生残疾 。如今,她视力衰退到只能看到人影,肢体活动困难,就连站立都需要有人给予支撑 。
"全身都是毛病,最明显的是肺部的感染,智力也退化成了孩子,还患有糖尿病 。"朱明新说 。
因为气管被切开直接连接氧气罐,喝水容易呛着 。朱令咳嗽了几声,吴承之用手掌拍打着她的背部,随后拿来了吸痰器 。
痰是朱令的肺最大的敌人,而痰又极易产生 。几声咳嗽,吴承之就知道有痰了 。他娴熟地取下朱令脖子上的氧气管,用一根细长的管子靠近气管开口处 。伴随着机器"刺啦"的声响,朱令的面部变红,眼珠瞪大,五官向鼻部聚拢,在几秒钟内面庞又变紫,随着细长管子的离开,她面部的表情恢复平和 。每天,朱令都要经历多次上述痛苦时刻 。
这间还算宽敞的病房套间,是朱令全部的活动范围 。屋内摆着简单的家具,一张可以伸缩的桌子上,堆着塑料饭盒,里面盛着从食堂打来的饭菜 。微波炉、食品搅拌机、垒起的牛奶,摆在角落的桌子上 。屋内剩下的大面积位置,留给了康复用的各种器械 。隔壁,是朱令父母的房间 。腌好的咸菜被装进了坛子摆在窗台上,旁边还有一台酸奶机,以及一大盒牛奶、一小袋酸奶发酵剂,一次能够做六小瓶酸奶 。每天早上和晚上,吴承之会在酸奶上加一勺蜂蜜,喂给朱令吃 。
屋内充满着临时感,这个家庭来到这所疗养院已经六年,生活是每日不变的重复 。
朱令父母|朱令的家世

2007年央视东方时空播出的朱令在母亲朱明新引导下做康复训练的视频截图
早晨七点前起床,八点开始,康复医生们陆续抵达这一位于一楼偏僻处的套房,为朱令做康复训练 。吃完午饭,送走最后一位康复老师,朱令又要开始父亲为她制定的训练计划——弯曲膝盖练习腿部的肌肉三十次,举重练习上半身的肌肉三十次,还要泡脚理疗 。
医院食堂的菜谱也很少变化 。朱令最爱吃周五晚上的饺子,十五个,是吴承之给她规定好的数量 。就连喝水的时间和分量也是固定的,每天八杯水,由父亲拿勺子一勺勺喂到朱令嘴中 。
朱令父母每日的生活围绕着朱令展开,谁来喂饭,谁来辅助康复训练,谁来帮助朱令洗澡,都分工明确 。每天晚上九点到十二点,吴承之会守在朱令床前,朱明新休息 。等到夜里十二点为朱令翻个身,吴承之便回到隔壁的房间睡觉,而朱明新则守在朱令的床边睡觉 。凌晨三点的闹钟,叫醒照顾了朱令两年的护工,她再起床帮助朱令翻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