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风 《蜂》的古诗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文解释】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词语解释】
山尖:山峰 。
【诗文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
关于诗中风的诗句风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三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荆轲刺秦王》)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李白《春思》)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蜂古诗蜂年代:【唐】 作者:【罗隐】 体裁:【七绝】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文解释】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词语解释】
山尖:山峰 。
占:占其所有
尽:都

【诗词中风 《蜂》的古诗】

甜:醇香的蜂蜜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 。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 。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 。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 。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 。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 。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 。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 。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 。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 。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 。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 。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 。“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 。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 。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 。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 。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 。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 。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 。两种解会似相龃龆,其实皆允 。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 。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 。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 。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 。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