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经典诗词欣赏、、急( 二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 。
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
求一首经典诗词欣赏、、急

扩展资料:
一、作者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
二、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三、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
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 。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
四、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 。”“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