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中的属

【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中的属】

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中的属)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他因一篇《滕王阁序》而千古名扬 。其实 , 王勃百思特网除了骈文写得好 , 诗歌同样很出色 。接下来要谈到的这一首《山中》 , 就是他客居巴蜀时 , 因为思乡愁烦而写下的五言名篇 。
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中的属



这一首诗用语平易 , 借景抒情 , 全篇写愁 , 却不落一个“愁”字 , 却具有极强的“压迫感”和感染力 。
一、王勃的《山中》
《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 , 万里念将归 。
况属高风晚 , 山山黄叶飞 。
诗歌意译:我悲伤 , 因为江水阻住了我的归程 , 让我只能在万里之外思念家乡 。此时天色已晚 , 又刮起了一阵狂风 。大风把四周山峦上的黄叶一片一片地卷起 , 全部抛落到半空中 。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 , 王勃因为在上一年替沛王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逐出王府 。心情不佳 , 从长安一路向巴蜀地区游玩 。返程的途中 , 王勃行至长江的边上 。时间是秋天 , 眼见宽阔的江面阻滞了归乡的旅程 , 心中顿感愁烦 , 于是写下了这一首诗 。
诗的前两句是一联对句 , 用“长江”对“万里” , 以“已滞”对“将归” 。讲述的是诗人思乡情切 , 急着想回家 , 却在江边上遇阻 。他或者是找不到渡船过江 , 或者是因为天气风云变幻 , 船家不肯启航 。于是 , 他只能对着宽阔的江面和浩荡的江水发愁 。
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中的属



家乡距离蜀地万里之遥 , 想回去本已不易 , 现在这长江水还来添堵 , 自然心中愁上加愁 。时间和空间的阻碍 , 几乎让王勃感到绝望 。但是 , 更让他发愁的是 , 此时天色已晚 , 又刮起了大风 。
从诗歌的最后一句来看 , 他当时应该在一个野渡口 , 周围都是山峦 , 离百思特网闹市较远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 周围前不着村 , 后不着店儿的 , 这个时候 , 他不但过不了江 , 还得担心夜晚到哪里去住宿 。山中有没有虎豹财狼?心中好烦!
其实写到第三句话 , 已经烦不胜烦了 。这个时候 , 突然一阵狂风吹飞了树梢上的黄叶 , 仿佛四周所有山峰上的黄叶都在往下掉 。王勃一看到眼前景象 , 心态顿时就崩了 。
因为黄叶象征着秋天 , 本来就带着愁烦的意思 。这黄叶还不只是“一片” , 也不是“一片又一片” , 也不是“漫山”的黄叶;它是“山山”的黄叶 。这“一山又一山的黄叶”该有多少片啊?每一片上都写着一个愁字 。简直是愁烦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 。
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中的属



对于王勃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 后来杜甫在《登高》中把它高度概括提炼 , 写成了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有一部分年轻人读了杜甫的诗 , 声称感受不到他诗中的那种悲愁 。未知他们对王勃这一首诗的表达方式 , 是否能感受得到呢?
王勃这一首诗 , 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一句比一句“愁” 。作者通过时空的交织 , 渲染出一层比一层更加强烈的“压迫感” , 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
诗歌的前三句 , 都是通过作者现身在讲述回程受阻时的心情 。最后一句 , 作者却什么也不说 , 直接通过“山山黄叶飞”纯景色的描绘 , 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
二、天才的夭折王勃是唐朝乃至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神童” , 他六岁能文 , 十岁就能写书 , 十六岁进士及第 , 封了一个叫朝散郎的官职 , 被派到唐高宗儿子沛王的府里当修撰 。
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中的属



那个时候 , 沛王和英王经常在一起斗鸡 。十八岁的少年王勃为讨好沛王 , 写了一篇讨鸡的檄文 。本来是两个王子间的争斗 , 结果被皇帝知道后 , 反而责怪一个帮闲 。于是 , 王勃就这样被免职 , 赶出了王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