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有哪些诗句

一、《离骚》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之迟暮.
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二、作品简介: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
《离骚》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 。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屈原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
三、创作背景:
屈原学识丰富,“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具有远大的理想,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绵缠悱恻的情绪 。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还是作于屈原被流放时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怀王疏远 。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 。”《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离骚》本身找证据是个好办法 。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后所作,但这并不足信 。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诗人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即《离骚》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创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太忠实于史实,也是有可能的 。
四、作者简介:
屈原(前340一前278),名平,楚国人,楚王同姓贵族 。早年深得怀王信任,官左徒和三闾大夫 。由于贵族保守集团的反对,终遭失败,被怀王疏远,放逐汉北 。当楚国首都郢被秦兵攻破时,他在彷徨苦闷、悲愤忧郁的心情中投汨罗江自沉 。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篇,从不同的方面艺术地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深切情怀 。
屈原诗句《离骚》全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扈[hù]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汩[y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
朝搴阰[qiān pí]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ǎi]!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
何桀[jié]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yu]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jì]怒 。
余固知謇謇[jiǎn]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
余既滋兰之九畹[wǎn]兮,又树蕙之百亩 。
畦[qí]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yì] 。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huì] 。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
忽驰骛[wù]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苟余情其信姱[kuā]以练要兮,长顑[kǎn]颔[ hàn]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茝[chǎi]兮,贯薜荔(bì lì)之落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