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体现积极向上的手抄报( 四 )


(二)利用寒暑假进行定量定篇目诵读,并适时反馈
自2000年以来,市教育局在每年的寒暑假工作安排中都把“背古诗、诵童谣、阅名篇、读名著”作为假期孩子们必须完成的课外作业 。规定:小学低年级背10首古诗,5个童谣;小学高年级背20首古诗、10个童谣;初中生读5-10个名篇;高中生读一本名著 。有时市教育局还根据形势,要求学生在寒暑假阅读指定书目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把一切献给党》、《英才是如何造就的》、《少年邓小平》《雷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迅》等书籍 。反馈方式是:开学后,小学生、初中生把古诗文、名篇用规范的小楷形式交给班主任,初中生、高中生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上交班主任 。各校必须把假期读书活动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接受市教育局的检查,每学期开学我们都要搞读书汇报现场会 。近两年我们举办了大型读书汇报会4次 。
(三)精心打造书香校园,推动经典诵读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打造书香校园上动了一番脑筋 。一是要求各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诵读篇目,并在晨读或午读时统一展示 。有的小学一年级诵读《成语接龙》,二三年级诵读《百家姓》、《三字经》,四年级诵读《道德经》,五年级诵读《弟子规》 。二是学校开放图书室,班级建立图书角 。我们要求学校把上锁的图书室打开,把图书摆放在走廊、大厅,让学生随便阅读 。三是加大对学校图书的配备力度 。2007年,市教育局为30所市直属中小学,每校新统配5万元图书,共计150万元 。有的学生还自愿订阅了《提前读写报》和《阅读资源》,加深了对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解和学习 。四是各校纷纷设立读书节、阅读节 。通过评比读书状元、阅读之星、读书能手等,推动诵读活动的开展 。五是将经典诵读列为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特色 。目前,我市部分直属小学已将经典诵读列校本课程,学生诵读范围也由小学扩展到了初中,经典诵读已成为学校和师生的每日常规活动 。有的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从自习课中安排两节用于经典诵读,三、四、五年级则从语文课中每周安排一节用于经典诵读 。初步探索形成了“教读--领读--齐读--自由读—比赛读”五环节诵读模式,经典诵读活动更加规范 。
三、总结经验,研究策略,努力把经典诵读引向深入
我们自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些学校的学生经过诵读训练后,老师们反映学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了,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班级的秩序、整洁程度也都名列前茅,老师不在的时候,同学们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进步了,家长们也反映,孩子在家里也比较听话、孝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经典诵读系列工程 。
(一)抓好试点,积累经验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我们来说说既没有经验可循可又没有捷径可走,为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使之能迅速有效地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开,我们将在市直属小学进行试点,逐步推广 。
(二)精选精编教材,有本可依 。我们将组织教研人员、语文教师精心选择、精心编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以及唐诗宋词等系列诵读读本供学生诵读之用 。
(三)逐步将经典诵读纳入课程管理 。我们要在管理上将诵读课与其它课一视同仁,纳入教学常规管理,组织语文教师重点研究诵读课的结构和方法,提高诵读课的质量 。要将经典诵读列为语文大阅读内容,进一步拓展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内容,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
(四)定期开展诵读比赛,让诵读成为学校特色 。为了使经典诵读活动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将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中学学生、从班级到学校、从家庭到社区,不断组织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赛事 。让诵读比赛成为我们的传统,成为孩子们的节日,成为学校的特色 。我们将对优秀学生、优秀教师、优秀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我们相信,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里的经典诗文,必将会以其特有的历史厚重和生命张力,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和喜爱 。我们愿意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方面做出新的尝试,我们也希望与全省各地的同行切磋交流,共同推进这项“立德树人”工程的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