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功能|和声的运用基本原理大总结

和声功能(和声的运用基本原理大总结)
在古典和声里主--下属--属是很很正统的运用 , 在现代和声学里属--下属的反功能进行是非常常用的 , 给人一种倒转逆行的感觉另有一番风味 。
和声功能|和声的运用基本原理大总结



在现代和声学里还有常用的以下几种情况:
1.在补充终止式里加进四级小和弦 。即:一级——四级小三和弦——一级 。
2.在终止式里加进二级大三和弦或大小七和弦 。即:二级大三和弦或大小七和弦——五级——一级 。
3.在终止式里加进降六级或降七级大三和弦 。即:
一级——降六大三和弦——一级;
一级——降七大三和弦——一级;
一级——降六大三和弦——降七大三和弦—— 一和声应用
正三及其转位:
正三的第一转位可自由运用 。
Ⅰ46独立运用在终止式中:1半终止 , C/G—G 。2 正格终止 C/G—G—C 。
强拍的四六和弦:1 倚音四六 :Ⅰ46—Ⅴ , Ⅳ46—Ⅰ 。
留音四六:根音和三音由前一和弦延留而来 。Ⅳ—Ⅳ46 , Ⅰ—Ⅰ46等 。
弱拍四六和弦:1 经过四六:Ⅰ—Ⅴ46—Ⅰ , Ⅳ—Ⅰ46—Ⅳ 。
辅助四六:原位三和弦的根音及重复音保持不动 , 三音作助音式进行 , 即上行级进后返回 。
Ⅰ—Ⅳ46—Ⅰ , Ⅴ—Ⅰ46—Ⅴ 。
Ⅴ7:Ⅴ7—Ⅰ , Ⅴ7—Ⅳ6 。Ⅴ56:Ⅴ56—Ⅰ , Ⅴ6—Ⅴ56—Ⅰ 。
Ⅴ34:(经过性质)Ⅰ6—Ⅴ34—Ⅰ , Ⅰ—Ⅴ34—Ⅰ6 , 与Ⅴ46相似 。
Ⅴ2:(经过性质)Ⅴ—Ⅴ2—Ⅰ6 , Ⅳ—Ⅴ2—Ⅰ6 , Ⅴ2后接Ⅰ6是必然 。Ⅴ34 Ⅴ2也可独立 。
属七和弦在本和弦内部可以自由变换互相连接 。
下属功能组:
Ⅱ6后常接Ⅴ及各转位 , K46、Ⅰ、Ⅰ6 。
Ⅱ56后常接Ⅴ及各转位 , K46、Ⅰ、Ⅰ6 。其中Ⅱ56—Ⅴ2进行自然 , 常用;Ⅱ56—Ⅰ变格终止的经典 , 常用 。
Ⅱ6Ⅱ56由于低音是下属音 , 具有下属和弦性质 。
Ⅱ级及Ⅱ7运用百思特网方式:1 功能替代;2 功能延伸 , 接在下属之后;3交替功能 , 可作为副主副属;4 变格终止 。
Ⅶ34—Ⅰ常用在终止处 。
小调Ⅱ级由于是减三和弦 , 所以较少用 , 而是用Ⅱ7 。
Ⅱ7及其各转达位常用 。
Ⅵ常用原位 , 运用方式:1 代主或下属;2 功能过渡Ⅰ—Ⅵ—Ⅳ;3 交替功能 。
属功能组:
Ⅲ6 , Ⅴ713:代五音的六音常处于高声部 , Ⅴ713必须处于高声部 。Ⅴ713常用一 , 三转位 。Ⅲ6 , Ⅴ713之前可用各种功能的和弦做准备 。Ⅲ6 , Ⅴ713—Ⅴ , Ⅴ7及转位 。Ⅲ6 , Ⅴ713—Ⅰ , Ⅰ6 。
小调中Ⅲ6用得较少而被Ⅴ713所替代 。
Ⅲ6 , Ⅴ713运用方式:1 用在Ⅴ , Ⅴ7之前或之后;2 功能替代 , 代Ⅴ , K46;3 功能逆行 , 作经过和弦 , 夹在下属功能和弦中 , 具有良好的效果 。
Ⅴ9:原则9音必须处于根音上方 , 并相隔八度以上的原则 。一般只用一三转位 。Ⅴ9—Ⅰ , Ⅴ7及转位 。
Ⅲ级的运用:1 (1)大调作为主的延伸, (Ⅵ)-Ⅲ-Ⅳ.(2) 属的延伸接V之前后 。
2 功能替代 , 代属 。3 交替功百思特网能 。
Ⅶ7 , Ⅶ:Ⅶ之前衔接人任何功能的和弦都可以 , 常以Ⅳ , Ⅱ , Ⅱ7作准备 。
1 Ⅶ7 , Ⅶ-Ⅰ , Ⅰ6 。2 Ⅶ7 , Ⅶ-Ⅴ , Ⅴ7 , Ⅴ9 , Ⅴ34 , Ⅴ2 , Ⅴ56 。
Ⅶ基本上使用第一转位 , 原位使用较少 , 第二转转位基本不用 。
1 Ⅶ6代替Ⅴ46 , 用在Ⅰ6与Ⅰ之间 。2 Ⅳ-Ⅶ6—Ⅰ 。
Ⅶ7各种转位都可以独立运用 , 使用权用率在Ⅶ之上 。
1 代替V级:主要应用方式 。2 延伸 , Ⅴ7前后或与其他属功能连接 。3 交替功能:Ⅶ7—Ⅲ , 用在自然模进中 。4 功能逆行 。
和声功能|和声的运用基本原理大总结



其它自然音副七和弦
Ⅰ7、Ⅲ7、Ⅳ7、Ⅵ7:平稳流畅是它们进行的基本特点
1 以和声法连接为主 。2 七音的处理:A 预备:保持或级进下行 , 有时也可跳进 。B 解决:级进下、上、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