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教师学习心得怎么写?

【《中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教师学习心得怎么写?】《中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教师学习心得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是本人在学习了《中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
一、用无私的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 。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 。老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学生呢?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等等,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 。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还要抽时间和他们谈心、交流,共同活动,缩短师生距离 。只要有了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处理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课 。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一个班主任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只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最佳的效果 。老师如果能够给予学生以足够的爱,那么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你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
二、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 。老师要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人,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 。北京市十佳班主任郑丹娜老师的《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报告中讲述了她和学生怎样做朋友,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听了之后让我很受启发,记得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老师就应该蹲下来与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HTTP:///为您编辑]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老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 。教师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 。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这样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