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泰山》引用诗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雨中登泰山》引用诗句在文中的作用是辅助写景、开阔视野 。
作者雨中登泰山 。引用杜甫《望岳》补充了在风和日丽时,登临远望的泰山壮丽景色 。泰山南面是鲁国故地,北面是齐国故地 。登山远眺,一片郁郁葱葱的“青色”铺展在齐鲁尚且“未了”,这就写出了泰山绵亘万里的山势 。第三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山中气象的特征:泰山多云雾,气象变化很多,一会儿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却云气猛生,振荡胸臆了 。作者围绕文章的中心选用了这两句诗 。
散文是一种文学样式,在散文中做到旁征博引是很不容易的 。作者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严格地、合理地调遣和运用自己的知识,使读者在欣赏的愉快中开阔知识视野,受到教益 。这种“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在《雨中登泰山》这篇散文中是十分明显的 。
《雨中登泰山》引用诗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雨中登泰山》引用诗句在文中的作用是辅助写景、开阔视野 。

【《雨中登泰山》引用诗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雨中登泰山 。引用杜甫《望岳》补充了在风和日丽时,登临远望的泰山壮丽景色 。泰山南面是鲁国故地,北面是齐国故地 。登山远眺,一片郁郁葱葱的“青色”铺展在齐鲁尚且“未了”,这就写出了泰山绵亘万里的山势 。第三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山中气象的特征:泰山多云雾,气象变化很多,一会儿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却云气猛生,振荡胸臆了 。作者围绕文章的中心选用了这两句诗 。
散文是一种文学样式,在散文中做到旁征博引是很不容易的 。作者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严格地、合理地调遣和运用自己的知识,使读者在欣赏的愉快中开阔知识视野,受到教益 。这种“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在《雨中登泰山》这篇散文中是十分明显的 。
《雨中登泰山》原文及赏析李健吾(1906.8.17-1982.11.24)山西运城人 。常用笔名刘西渭 。从小喜欢戏剧和文学,在北师大附中求学时就开始写作 。曾与同学赛先艾等组织曦社,编辑《国风日报》的文艺副刊《爝火旬报》,常在《晨报副刊》、《语丝》发表作品 。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1年赴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研究福楼拜 。1933年回国,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编辑委员会工作 。1935年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时期,是上海“孤岛”话剧界的成员 。抗战胜利后,与郑振铎合编《文艺复兴》杂志 。与黄佐临等创办了上海实验戏剧学校,解放后继任该校(改名为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系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 。1964年调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
《雨中登泰山》原文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杜甫的愿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天是灰的,心是沉的 。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 。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 。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 。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 。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 。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 。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 。——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 。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 。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还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 。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 。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 。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