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红梅全诗句

【古诗红梅全诗句】

宋代诗人王十朋《红梅》
原文: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
译文:
桃李不要嫉妒我红梅,红梅和桃李开花的样子原来就不同,红梅经历了风雪,身上还有雪的痕迹 。它却还是不承认自己的色彩很红艳 。
古诗红梅全诗句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红梅独特的姿态和个性 。诗人以红梅的口吻劝说“桃李莫相妒”,意思是,桃李不要嫉妒我红梅 。桃李嫉妒红梅什么呢?
诗人紧接着道出“夭资元不同”,这是回答前一句所说的相妒,劝说桃李不要嫉妒的是:红梅和桃李开花茂盛的样子原来就是不同的 。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前一句用“犹”字转折,写出了红梅经历寒霜之后现状,从而点出红梅谦虚的品质 。因为从冬天过来,红梅身上还留有傲霜斗雪的痕迹,所以虽然是红梅,却不肯“十分红” 。
诗词典故
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绽放,象征我们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 。都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体现 。
古代就有诗人咏诗歌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自宋代王安石《梅花》,是说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
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花种 。另外梅花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依然快乐的绽放,表达了一种迎接希望的乐观的性格 。梅,在中国文人雅士的观赏花木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与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举为“岁寒三友” 。
在古人咏唱的梅中,大略有三种:杨梅、腊梅和梅,但严格地讲,岁寒三友指的是梅 。古人对梅的认识,在《诗经》里已有许多表现 。汉代时,汉武帝的上林苑已栽植有多种梅树 。宋代时,街市上卖梅花,以梅插瓶养梅已是十分普遍 。
南宋《群芳备祖》、明代《群芳谱》、清康熙钦定《广群芳谱》,均推梅花为群花之首,民国时期的南京政府,曾定梅花为国花,在1987年上海举办的全国性传统名花评选中,梅花亦名列榜首 。可见,梅花不仅为古代文人雅士最爱,也受到了古今人们的一致追慕 。
梅作为审美意象而大量出现在诗词歌赋里,始于六朝 。萧纲的《梅花赋》将梅花早落比作女子青春短暂,韶华易逝,更多的六朝文人则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梅在三春花卉中独特品性的挚爱 。在唐朝文人的笔下,梅花具备了更多更广的意向和精神内涵 。诗人们述离别、念故乡、咏美人,无不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梅花之中 。
南宋时期,梅花成为“天下尤物”,文人咏梅风热炒,不少咏梅诗词亦成千古绝唱 。在文人大量创作诗词作品的同时,从宋代起画梅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画科,杨无咎、赵孟坚、王冕、陈录、金农等画梅大家的佳作或墨色淡雅,或璀璨绚丽,气韵静逸,画绝古今 。
古代文人赞赏梅花是从外表直至骨髓的,他们投射在梅花中的雅趣,从颜色、香味、姿态到风骨神韵来体现梅花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梅
红梅 古诗 四句五字诗
  1. 《红梅》 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
2.《红梅》 宋代·梅尧臣
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 。
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
野杏堪同舍,山樱莫与邻 。
休吹江上笛,留伴庾园人 。
3.《守岁》 唐代·李治
今宵冬律尽,来朝丽景新 。花馀凝地雪,条含暖吹分 。
绶吐芽犹嫩,冰□已镂津 。薄红梅色冷,浅绿柳轻春 。
送迎交两节,暄寒变一辰 。
4.《好事近(红梅)》 宋代·韩淲
春色入芳梢,点缀万枝红玉 。莫道怕愁贪睡,倚新妆如束 。
纷纷桃李太妖娆,相对夜阑烛 。记取疏花横处,有暗香飘馥 。
5.《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 宋·杨冠卿
玉妃夜宴瑶池冷 。翩然飞下霓旌影 。天阔水云长 。风飘舞袖香 。
姑山人似旧 。清压红梅瘦 。同赁玉阑干 。光摇银海寒 。
中学生必背古典诗词500首中有关梅花的诗只要题目急1、《梅花绝句》之一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
2、《杂诗》之一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
来日欹穸前,
寒梅着花未 。
3、《杨柳枝词》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