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有名的古诗词文若干首以充其头脑健其体魄啊( 五 )


清初战争不断,农民除经济上受沉重剥削外,还得为军队服劳役 。施闰章《牵船夫行》、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对此都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 。这段时期,农民、盐民受苛捐杂税的残酷盘剥,以至岭南一带竟发展到人吃人的地步 。宋琬《同欧阳令饮凤凰山下》、吴嘉纪《绝句》、屈大均《雷女织葛歌》、《菜人哀》都反映了这样的事实,令人读之下泪 。清初一些遗民诗人(如顾炎武)也写过一些反映隐士生活的诗,但他们并未忘怀国仇家恨,隐居往往是抗清活动的思想准备 。
随着清政权逐步巩固,经济繁荣,物质生活也逐步富足起来,田园诗词从题材到审美趣味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知足饱和,恬淡自适的田园诗词又应运而生了 。如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王士祯《真州绝句》都是这一类的作品 。其写景优美,笔致清新,恬淡自然,与陶谢、王孟的田园山水诗格调相近 。但清代是我国最末一个封建王朝,封建的生产关系已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清朝后期更为腐败,统治者穷奢极侈,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加剧,加之自然灾害,使农民的生活每况愈下 。这样的社会现实反映到诗词中,使清代中后期的田园诗创作中又涌现出大批现实主义杰作 。周弘《道旁叹》揭露赈荒之弊,查慎行《村家四月词》写农民以人拉犁的苦况 。蒋楛《河堤曲》以民谣形式,写黄河泛滥给人民造成的灾难 。令人欣喜的是从田园诗中传出的不仅是农民的痛苦呻吟,还传出愤激反抗的呼声 。如赵执信《甿入城行》写县令以赈荒名义到农村催租逼税,激起农民的反抗,这是古代田园诗中不多见的光辉篇章 。
鸦片战争敲开古老中国的大门,西方文明与血和火一起闯入中华大地 。但这一切并未给中国农民带来福音,它只导致中国封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田园诗人笔下的农村,已完全见不到恬静与幽美,到处是饥荒、弃儿、流民…… 。魏源的《江南吟十章》写苏州农民将粮田改种花木,道出封建经济的破产 。陆嵩《鬻儿行》、姚燮《谁家七岁儿》、贝青乔《杂谣》便写出荒时暴月,农民被迫逃荒讨饭,小儿被遗弃或被卖掉换粮 。郑珍的《经死哀》、黄遵宪《邻妇叹》、周实《睹江北流民有感》都艺术生动地写出封建社会末期我国农民生活的苦难 。他们这啼饥号寒的呐喊,仿佛产妇分娩时阵痛的呼叫 。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应该被埋葬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就要在这痛苦的呼唤声中诞生 。
三、
我国田园诗词源远流长,历来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手法,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地反映了两千多年我国古代社会的现实 。其中许多作品,甚至比正史更具体深刻地反映统治者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如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出兵攻宋,朝廷因正规军不足,下令征集乡兵 。地方官为邀功而滥行征点,又适逢夏雨成灾,梅尧臣在襄城知县任上作的《田家语》、《汝坟贫女》两诗就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点弓手”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有些田园诗还能印证正史:《明史》记载于谦任山西巡抚时因平反冤狱,救灾赈荒,兴修水利,使人民安居乐业 。于谦本人在《平阳道中》以“相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实况 。古代田园诗词中的许多优秀作品是我国现实主义文苑中的瑰宝,至今仍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 。
田园诗词与民歌有着血肉的联系,早期见之《诗经》、汉乐府中的田园诗自不待言,唐宋以来的田园诗词与民歌也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的联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田园诗大量见之于新乐府诗人如张籍、王建、白居易的乐府诗中 。这些“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田园乐府诗显然胎息于民歌 。其二是模仿民歌曲调创作的田园诗词 。最典型的是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又称《巴渝词》),便是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改词而成 。此外如《杨柳枝》等也都是向民歌学习的产物 。民歌本属社会下层人民(主要是农民)的口头创作,因而这类受民歌影响而写作出来的田园诗词,大都能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同情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 。艺术上也大都独具特色,新颖别致 。
田园诗与山水诗在文学史上是一直被相提并论的,但山水诗的出现要比田园诗晚得多 。《诗经》及两汉的诗歌中没有以山水为题材的,两晋玄言诗中已有写山水的成分,但山水诗的兴盛是在宋齐时期 。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作者大都是同一类政治上失意或隐居山林以等待一朝交泰、飞黄腾达者,或是从官场退休林下、颐养天年的人 。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交叉发展如同珠江的支流北江和西江一样,它们来自不同的源头,在三水附近合流了,随即又分开了,但分流而下的江水中已分不清哪些水来自北江,哪是来自西江 。盛唐以后写农村自然风光的田园诗与山水诗已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部分作品中甚至兼及这两方面的题材 。明清时期,这样的作品已颇为可观了 。而另一部分反映现实的田园诗,则与山水诗一直并行发展,没有相互融合 。融合和分流是文学题材、形式发展的两种方式,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关系也正如此 。但从艺术上来说,田园诗比山水诗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这是与其题材的多样性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