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诗句( 四 )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有的是代代言传身教,流传至今;有的可见于《三字经》、《千字文》等过去的启蒙读物中;有的见于《论语》、《孟子》等中华文化重要文献中;有的见于古诗词、歌赋和其他文学、史学典籍之中 。关于传统美德的内容,没有固定的说法 。过去有人概括为 “忠、孝、礼、义、廉、耻”,去年新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将传统美德分为爱国、诚信、知耻等20个部分 。今天,我打算重点介绍“忠”、“孝”、“礼”、“信”、“耻”等五种传统美德,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
1、忠——忠于人民,爱党爱国
在奥运赛场上,一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我们都会热血沸腾,情绪激扬,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才历久不衰,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都能以强大的生命力维系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火种 。
二千多年前,孔子就经常以“文,行,忠,信”教育学生 。在《左传》中有“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临患不忘国,忠也”的句子 。(“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只要知道了就没有不去做的,这就是忠”,“面临危难,不忘国家,这也是忠 。”)就是这个“忠”字情结,使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爱国志士、民族英雄 。其中时间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当属战国时代的屈原 。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末期,诸侯混战,国家尚未统一 。屈原因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又具有治理国家的本领,早年得到楚怀王的重用,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他对内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变法革新触动了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利益,屈原遭到了他们的诬陷,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4年,秦国派张仪到楚国,以重金收买楚国的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屈原劝阻楚怀王,指出这样作有亡国的危险 。但怀王不听屈原的劝阻,于公元前295年,和秦国签订黄棘之盟,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并把屈原赶出了京城郢都,把他流放到了汉北 。后顷襄王继位,比楚怀王还要昏庸,屈原的政治主张得不到采纳,又被流放到沅水和湘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国灭亡 。屈原知道了祖国灭亡的消息以后,决定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
屈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又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 。《离骚》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他的《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诗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屈原的理想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任用贤能的人,依法治国)” 。他忧国忧民、矢志献身祖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在“楚材晋用”的时代,他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 。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
爱国爱民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人们知道了屈原投江的消息,纷纷争先恐后,乘船打捞,还有的人怕时间久了屈原的尸体被鱼啃噬,就用芦叶包着大米,投入江中 。这便是中国民间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联合国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屈原一直是中华民族尊崇、学习的榜样,唐朝王鲁复有诗曰:“万古汩罗深,骚人道不沉 。明明唐日月,应见楚臣心(千百年来,汨罗河水啊滚滚流淌,但是伟大诗人的精神啊,却永远不会磨灭 。今天,我们面对着唐朝的那一片朗朗的日月,怎能不怀念屈原那颗爱国爱民的红心)” 。屈原留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朽的诗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地探索前进 。
自屈原以后,爱国主义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一个个光耀史册的名字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树立起一座座丰碑:汉代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司马迁,“流胡节不辱”的苏武;宋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文天祥;明代指挥戚家军“飚发电举,屡摧大寇”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近代虎门销烟、严惩列强的林则徐,勇歼敌舰、为国捐躯的邓世昌,呼唤着“少年强则国强”的梁启超,发出“振兴中华”第一声呐喊的孙中山;当代“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在监狱中写下《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念念不忘“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都是实践中国人民爱国美德的杰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