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月字的诗句( 五 )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带月字的诗句】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十五夜照月》诗词是什么?《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那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 。今夜里明月团圆人尽瞻望,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赏析】: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农历十五日的中秋之夜 。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杜郎中,名不详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 。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 。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