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的撞韵指什么?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 。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 1、撞韵: 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1)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2)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 。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2、挤韵: (1)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2)比如: 《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挤韵了,也称犯韵、冒韵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韵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 。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 。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 。但作者在白脚用“岸”字,因为“岸”字是浅意开口音字,也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 。所以这首诗也让人感觉不到撞韵、挤韵的伤害 。全诗读来顺口流畅,成为一首千古名诗! 3、连韵: (1)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 。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 。所以七绝中想找出如何破解“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 。(2)示例: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七绝·从军行 这首诗中尽管不是“连韵”,但‘昏’、‘浑’仍属于同音字 。但作者第一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韵” 。从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韵对诗的伤害 。扩展资料: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1)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2)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3)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 。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4)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 。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 。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 。(5)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 。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 。‘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 。‘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 。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6)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7)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8)戒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 。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 。(9)戒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同一句诗中)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