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话的古诗词

与“不说话”有关的古诗词有:《迢迢牵牛星》《雨霖铃》《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迢迢牵牛星
两汉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
赏析: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此诗描写天上的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 状织女曰“皎皎” 。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 。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 。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 。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
2、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 。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 。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 。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