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陪伴的古诗词( 二 )


工歌(乐工演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
笙奏——《南陔》、《白华》、《华黍》 。
间歌——歌《鱼丽》 , 笙《由庚》;歌《南有嘉鱼》 , 笙《由仪》 。
乡乐(合唱民歌)——“周南”:《关睢》、《葛覃》、《卷耳》 。“召南”:《鹊巢》、《采蘩》、《采苹》 。
其中 , 歌唱的歌词全部载于《诗经》的“小雅”及“周南”、“召南”中 , 笙所奏的乐曲列为《诗经》中的“佚诗” , 载有篇名 。
《诗经》中的歌曲曾被列为上层社会教育的主要科目 , 所谓诗、书、礼、乐并称“四术” 。在贵族的社会交际或各国的外交活动中 , 也往往引用《诗经》中的篇句作为辩论的根据或必要的辞令 , 可见《诗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 ,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至于《诗经》中的民歌 , 则本来就是流传于群众口头的东西 , 其影响之深广更不待言了 。
由于时代久远 , 《诗经》的曲调没有传留下来 , 今人只能从诗句中隐约探索其歌曲的曲式结构 。例如 , 除多见的启、承、转、合的四句乐段和多段词之外 , 还有在每章之后带有同一歌词的副歌的“分节歌”形式;也有主歌前加引子的;也有主歌后带尾声的;或既有引子也有尾声的;有两个不同曲调的乐段交替出现的等 。
《诗经》的传世乐谱 , 都是唐、宋以后文人的拟作 。宋代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中载有宋代赵彦肃所传《诗经》的乐谱《风雅十二诗谱》 , 据说就是唐开元时(713~741)“乡饮酒”礼所用的乐曲 。其谱为律吕字谱 , 皆一字一音 。此后 , 元代熊朋来《瑟谱》中除载有赵彦肃的《风雅十二诗谱》(熊朋来题为《诗旧谱》)之外 , 还有他自己拟作的《诗新谱》17篇 。明代朱载□在《律吕精义内篇》、《律吕精义外篇》、《乡饮诗乐谱》中也有拟《诗》乐之作 。清代聂双江、汪双池、邱之□等人也均有拟作 。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弘历(清高宗)曾命臣僚纂修《诗经》乐谱 , 刊行了一部卷帙颇为不小的“钦定”《诗经乐谱》 。弘历命人纂修的《律吕正义后编》中也有《诗乐谱》 。这种出自宫廷的拟作 , 比之文人所拟乐谱更加脱离历史 , 甚无可取 。
诗经中描写朝代的诗句怎么学写好诗句
首先是诗词的格律 , 近体诗的格律是很容易讲清楚的 。绝句或者是律诗 , 第一个原则必须是押平声韵 , 韵脚的字一定是平声的 , 转化成我们现代汉语来说 , 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声和第二声 。
第二 , 每一句当中的平仄声字是相间的 , 即: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其实 , 近体诗绝句和律诗 , 翻来覆去 , 就这么四种格律 。
第三、写诗的时候 , 整首诗能否呈现出一种诗的意境 , 能否把诗人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来 , 我觉得关键还在于练得是不是多 , 并且是不是读了足够多的古人的经典作品 , 把这些经典作品消化成自己诗的感觉之后 , 然后才能在格律的基础上作出有诗的韵味的诗来 。
第四、掌握我们现代汉语里面 , 哪些字是平声 , 哪些是上声 , 哪些是去声 , 才知道怎么把这些汉字嵌入到诗词既定的格律里面去 。当然掌握格律这还只是敲响诗词之门的第一步 , 我们说第二步就是要找到诗词的感觉 , 营造什么样的意向 , 营造什么样的诗词的意境 。
第五 , 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 当你的真情实感 , 情感足够浓厚 , 足够强烈之后 , 也许技巧反而退居其次了 , 
第六、当然如果格律、情感、意境都够了 , 那我们追求的就是诗的最高境界立意 。你的立意是不是与众不同 , 是不是能够推陈出新 , 那这是一首好诗的最高标准 , 或者最高的区别了 。
《诗经》中关于(梧桐)的诗歌有那些? 定之方中 , 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 , 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 , 椅桐梓漆 , 爰伐琴桑 。升彼虚矣 , 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 , 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 , 卜云其吉 , 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 , 命彼倌人 , 星言夙驾 , 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 , 秉心塞渊 , 騋牝三千 。《鄘风·定之方中》“凤皇鸣矣 , 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 , 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 , 雍雍喈喈 。”——《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昨夜霜风 。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 , 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 , 一回病 , 一回慵;朝来庭下 , 光阴如箭 , 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 , 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 , 眼花乱 , 烛花红 。——《行香子·秋与》宋代:苏轼苦思搜诗灯下吟 , 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 , 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 , 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 , 暮雀啾啾空绕林 。——《冬夜寄温飞卿》唐代:鱼玄机注:卫被狄灭后 , 卫文公迁居营丘 。这首诗记录他在营丘营建宫室 , 督促农桑的情况 。诗里的图景是一幅农业时代的黄金画卷 , 自然里的那个人 , 诚恳 , 朴实 , 高洁 , 在一场劫难家园的后 , 正重新开创一个新的历程 。另 , 古人说晴天 , 用“星言” , 古人到田间去 , 不是说“走” , 而是用“说于” , 真是一绝 , 几乎到了物我同化的境界 , 这算是语言反朴归真的精粹 。注:梧桐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梧之名称 。最早见于文献《诗经》 , 《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有“凤凰鸣矣 , 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 , 于彼朝阳”之句 , 成为梧桐引凤凰传说的最早来历 。说明在夏末周初 , 梧桐树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关注 。其后的《尚书》、《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均提及梧桐树 。春秋吴王夫差建梧桐园于园中植梧桐树 , 梁任防《述异记》载:“梧桐园在吴宫 , 本吴王夫差旧园也 , 一名琴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