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读后感怎么写?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是《司马迁的故事》 。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的司马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对任何事都要刨根问底 。15岁时,司马迁就认识9000多字,会写8种文字,就连当时最有名望的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都对他赞许有佳 。
司马迁在41岁时开始写史记,当时司马迁已经当上了太史令,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一件小事,被人陷害关进了监狱,司马迁被处以“腐形”,“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 。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 。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 。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 。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 。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 。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 。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
少年的时候,司马迁把长安当成龙门;清、壮年的时候,他把宫廷当成龙门;知道他爸爸死去才真正看清楚,《史记》才是它的龙门 。他用毕生的精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辛,把《史记》当作自己的一切、当作自己的生命,司马迁的名字和他写的《史记》一样,永远流传于世 。我们以后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别的方面,都要学习司马迁的这种坚定坚强的精神,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勇于克服困难,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

《司马迁》读后感怎么写?


《史记》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 。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 。时间跨越三千多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史记》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史记》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观照、审视、记载历史,表现出对多种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对历史人物心灵与命运的极大关注 。
《史记》的史学价值还体现在:司马迁虽是王朝史官,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学者立场,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但他还是完成了一部批判性的历史著作,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 。正是由于司马迁对历史和社会具有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对各种人物在历史坐标中的生存状态和活动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并突破了正统思想的束缚,从客观的角度书写历史和人物,才使得《史记》的内容丰富博大,独具魅力,而区别于后代的正史《史记》同时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启发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师,被鲁迅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