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的视力表上 E都是多少mm的( 三 )


我们通常所指的视力测量实际上是根据视角原理设计的,目的是检测眼睛的远视能力 。它的准确定义是测量能够识别其形状的最小视网膜上的成像 。常用的“E”视力表 。用一个公式表示,即V=1/a意味着视觉a是视角 。
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可以区分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形成最小视角,即一个视角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距离为5米,“E”的10行正好是一个视角 。然而,我们熟悉“E”字,它有三个等长的笔画 , 每个笔画或间隙都是五分之一平方 。与此相比,“E”字更符合严格的视角分辨率设计意义 。
在1952年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九届会员大会上,中华医学会推荐孙继忠教授画《国际标准视力表》,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视力表” 。从那时起 , 这种形式已经作为国家标准推广 。
那么,在我国使用的“视力表”是唯一的视力表吗?并非所有国家都使用“E表” 。美国仍在使用的“斯内伦图”(Snellen chart)由各种拉丁字母组成,是视力表的原始版本 。日本采用的兰德特环行视力表也常被称为“C形” 。“C表”也是我国飞行员采用的标准 。
我国选择的“E表”主要适用于不能流畅阅读拉丁文字母的人,也适用于母语不使用字母表的人 。此外 , 在美国使用的“字母表”不适合添加平面镜(如果平面镜被专门使用,它们通常被反向打印),拉丁字母的轮廓增加了猜测的可能性 , 而“E表”则没有这些问题 。
许多地方还为幼儿制定了特殊的视觉图表 。事实上,对于2-6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检查他们的视力并不容易,因为即使传统的“E表”被认可,儿童也很难清楚地表达出来 。
医院现在用的是新国际视力表,是标准对数视力表,从2012年5月份开始,当你再去医院或是体检中心检查视力时会发现,原来的视力表似乎发生了变化,不仅灯箱变亮了,看得清楚了,视力表的第一行也多出了一个E  , 即由单视标增加为两个视标(两个E ) 。这就是新版的对数视力表国家标准,从2012年5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医院的视力表都渐渐换成这新版本 。
不能说每张视力表E字开口方向不相同,比如一个单位同一批印刷的视力表应该是相同的也可能不同批次印刷品不一样,不同的厂家印刷的视力表E字方向可能不同视力表分为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数视力表(现在我国多用此表)兰德特视力表等,它们的方向肯定是不同的,对视力表E字方向没有规定必须统一,所以是随机的,不同医院使用的视力表也不一定相同 。当然 , 每一行里面E字方向也不可能都朝一个方向 。
不过哪种视力表上的视标也就是E字每边线条的宽度与线条的距离是相同的,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例如视力表上的10那一行的E字形视标是根据5米距离与眼成1分视角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