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笔和铺垫的区别( 九 )


二、“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例析
铺垫与伏笔是文学作品中结构情节的两种表现手法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伏笔与铺垫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 。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
铺垫能够说是“显性”的从形态上看为了到达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而伏笔呢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 。因而伏笔是“隐性”的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
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述;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好处 。
例如:《背影》一文文章开头写家境贫穷“父亲”差使交卸了祖母死了“父亲”变卖典质安葬了祖母家境十分贫寒 。之后又写到“父亲”亲自到车站送别和车夫讲价钱上车给“我”拈座位并帮我铺好大衣等四件事 。作者写这些要表达的意思有二一是要告诉读者家里这样穷但是“父亲”还是让“我”穿好从后文作者交代的自己的皮大衣证明这一点 。同时也告诉读者“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生活压力这么大还是不顾一切来照顾“我”可见“父亲”对“我”是怎样一种感情 。实际上作者写这些时自己感情也已在酝酿蓄积带动读者酝酿蓄积感情待到写父亲蹒跚过铁道爬上爬下去买橘子给我”解渴时“我”感激“父亲”明白父爱这种激动的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 。作者感情进入高潮作品资料也进入高潮 。这就是铺垫的效果 。文学作品运用铺垫手法往往能增加文章的深度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
由此可知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述手法之一 。1铺垫的特点 。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2铺垫的作用 。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
伏笔、照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必须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 。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到达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 。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联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伏笔与照应往往配套使用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资料要有内在联系 。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