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多名家名士在游历山河时留下了诗词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以上是王安石,曹操,苏轼,毛泽东,柳宗元,杜甫等人的诗作,望采纳
描述华山的诗词
《华山》年代: 宋 作者: 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
华山歌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
关门望华山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古】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 。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体裁:【五排】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