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

1、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出自唐 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
译文: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 。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译文: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出自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
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

4、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 。晨钟催落月,宿火乱稀星 。出自清 魏宪《西湖春晓》 。
译文: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 。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 。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 。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自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译文: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

湖心亭看雪描写西湖的诗句是
白描手法,简单勾勒:“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正面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 。
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
《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
湖心亭看雪》是用白描的手法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 。
本文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 。
《西湖》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
湖心亭看雪描写西湖景色的特点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描写西湖的雪景的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
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有疑问请在追问中提出,谢谢!
文章湖心亭看雪中描写西湖景色的文字有什么特点
1、 水仙子·西湖探梅 元代: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 。
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译文:雪后初霁,天地仿佛一个巨大的冰壶,一片皎洁晶莹 。
我前往西湖去看梅,骑着小驴踏着雪渡过溪上的小桥,嘲笑王维的《雪中骑驴图》与这境界相差太远 。
拣几处好的梅景,在那里提壶饮酒 。
对着壶中的美酒,看着眼前花如笑颜般的倒影,倘若无钱饮酒,自然可以典当自己的宝剑来换酒喝,尽可醉倒在这西湖!2、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