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的古诗意思

意思是: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小儿垂钓的古诗意思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

小儿垂钓古诗作者:唐 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3、莓:一种小草;4、苔:;5、借问:向人打听;6、应:理睬;7、遥:远远地;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 。
侧身坐在乱草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 。
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儿活情趣的诗作 。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
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 。
“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 。
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 。
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
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 。
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 ,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 遥招手 ”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 。
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态,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小儿垂钓的古诗意思

小儿垂钓的古诗怎么写 改写《小儿垂钓》在烈日当头的正午,诗人胡令能信步在乡间小道上 。
头顶是缕缕垂柳,小径两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好一处风水宝地 。
那小路附近静静的池水宛如明镜,池中几条小鱼在欢快地游着,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啊!不经意间,他发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淘气小孩儿,正小心翼翼地斜着身子藏在草丛中 。
绿草掩映着他那小小的身体,小孩正专心致志地学着钓鱼呢 。
为何要蹲在如此隐蔽的地方学习钓鱼呢?哦,原来这聪明的孩子是为了不让过路的行人惊扰到自己 。
只见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双手紧紧地握着那根简陋的鱼竿,眼光时刻不离那根鱼竿,身体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着小鱼儿上钩 。
这时,只听得见草的“沙沙”声,十分安静,那小孩聚精会神地盯着鱼线,嘿,有条小鱼游近鱼钩,小孩儿一阵欣喜,禁不住轻轻笑了一声,谁知这却惊动了鱼儿,那条快上钩的鱼儿一下子“溜”了 。
小孩见了,吸取了教训,便不敢疏忽大意了 。
当他再次专注地钓鱼时,忽然有一位不知情的路人大声打听道路:“喂,小孩儿,请问到杏花村如何走?”那孩子一惊,连忙回过头、皱起眉头,用一根食指贴着嘴,示意路人别出声 。
他思索了片刻,伸出一只小手,向路人招招手,意思是要路人靠近一些,他会轻声作答的 。
路人会意地走到小孩身边,半蹲下身子,小孩子侧过头,轻声嘀咕了几句 。
路人会心一笑,轻轻地走开了 。
胡令能看着这又天真又机灵的孩子,诗兴大发,不禁口占一绝: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