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何写?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半年时光匆匆而过,一个紧张、充实的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我们五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我们深感辛苦并快乐着,我们欣慰,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数学教研氛围 。
根据课程部的规划,本学年是巴蜀三年发展规划启动的
我们进一步树立了“课堂教学” 是素质教育和推进课改的主阵地的思想,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又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
学生不是产品,教学的技巧、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应学论教”。在我们这个平均教龄约等于20年的小团队里,大多数老师都经验丰富,但他们仍然在不断的摸索适合自己学生的策略;成长中的老师也积极好学,除了向老老师们学习外,也根据自己的风格、教育理念摸索一套适合自己学生们的方法 。
例如黎阳老师在“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中用到了“发散——优化策略” ;万美现老师的“合作研究式学习” 已经非常成熟了;“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杨玲、万美现、荣秀平坚持让“小助教” 来承担部分课堂,除了激发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曹玲、徐莉、杨凌燕老师坚持“星级挑战” ,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刘双明老师的“有深度的、数学味极浓” 课堂;刘能源、何婧两位年轻老师本期主要研究怎样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积累了不少素材;周志雄老师充满数学文化的课堂,让孩子们领悟到数学特有的美,他的博客已经成了他的一大特色;张德军、荣秀平老师针对住读班的特点,设计了不少周末实践作业,让一周回一次家的孩子利用周末去用数学,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不但巩固孩子们的知识,而且也是极具“国际”
特色的亲子活动时间 。
真是百花齐放啊!
做课题促发展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书本与生活脱节的问题;学生中“高分低能” 者也不缺乏其人;会做题,但应用意识差的现象屡见不鲜;报刊上常常有国内某地高考状元被世界名校拒录的报道 。这些现象促使我们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需要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不需要坑人“书虫”。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必须从基础教育做起 。
所以本学期我们根据本组老师们的特点申报了“城市数学实用性研究” 课题,目的在于充分发掘教材的实用价值,沟通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应用能力,为让他们成为全球化社区的成员而奠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团队 。
这学期是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统计与可能性” 在生活中的运用和“学生综合能力” 的实践 。刘能源老师执教了教研课《可能性》,杨玲老师执教了《数字编码》 。两节精彩的课是我们教研组大家智慧的结晶,充分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并在老师的引领下将数学知识运用得非常好 。孩子们设计的公平游戏规则和自己编的码,不仅合理而且实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