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表达悲伤的情绪的诗句( 二 )


“车如流水马如龙”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本该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在唐诗中也有成句:“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 。
”尽管前人一再说过,却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一经李煜入词,便成佳句 。
原因在于:一是出现在梦境中,富于迷离惝之感;二是有上下文烘托,犹绿叶之扶红花 。
此句虽只七字,却写出了内苑车马喧阗的景象,而词人游兴之浓,亦寓于字里行间 。
紧接着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 。
这一句写出了游赏时间和观赏对象;同时还象征着李煜生活中最美好,最春风得意的时候 。
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 。
而词却就在这高潮中陡然结束 。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更想表达的是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 。
梦境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是悲惨 。
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
这首小词, “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
“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
两说都可通 。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
“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 。
其实语出白居易...
李煜表达悲伤的情绪的诗句

李煜写了几首诗词现存词四十四首 。
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
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 。
《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 。
《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 。
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 。
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 。
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 。
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 。
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
诗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
黄花荒凉不可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
浩浪侵愁光泛动乱山凝恨色迂回 。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
海角烟江多少地不须度量重凄凄 。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故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
吴苑宫闱今荒凉广陵台殿已荒野 。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枯坐细考虑 。
【挽辞】 李煜 珠碎面前目今珍花凋世外春 。
未销内心恨又掉掌中身 。
玉笥犹残药喷鼻奁已染尘 。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
秾丽今安在飘荡事已空 。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西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