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如何写?

最近朋友介绍给我一本关于历史方面的书——《明朝那些事儿》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 , 我随手翻了几页 , 发现里面全是文字 , 心想这肯定又是枯燥无味、故作高深的历史书罢了 , 便放在一边 , 不去理会 。后来无书可读 , 只好耐着性子看了起来 。没想一看 , 就立刻被吸住了 , 变得爱不释手 。作者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明朝276年的历史写得淋漓尽致 , 幽默无穷 。尤其是对人物的刻画 , 入木三分 , 让人记忆犹新 。
王守仁就是让我印象最深 , 感悟最多的一个人 。他创造了心学 , 发现了“知行合一” , 是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他孤身一人 , 召集义军 , 打败叛变的藩王宁王 , 只花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 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 。而书中关于他的“知行合一”理念又让我陷入深深思考当中 。
关于“知”和“行”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的根本问题 , 大家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有的认为“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 。但王守仁却认为“知行合一”也就是知道道理和实际运用都很重要 , 没有难易之分 , 想要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 , 就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 。王守仁也是因为有了“知行合一”成为了理学的圣贤 , 成就了辉煌的一生!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在书中我知道了许多道理:一定要多交朋友 , 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 择其善者而从之;做事一定要有远见 , 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为人处事一定要低调 , 不能自大狂妄 。
我将也会运用“知行合一”的理念 , 将懂得的道理和行动结合起来 , 脚踏实地 , 努力前行!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如何写?


《明朝那些事儿》是妈妈给我从网上买的新书 , 我一读 , 就一发不可收了 , 太好看了 。一看到《明朝那些事儿》那古色古香的封面 , 就仿佛进入了大明王朝的历史之中了 , 翻开眼前浸着墨香的书 , 就被这幽默风趣的笔触吸引了 , 完全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写历史的 , 其中又感人的情节 , 有壮阔的场面 , 作者用幽默搞笑的笔调把历史写的生动有趣 , 全本一气呵成 , 让我不能自拔 。
此书写了明朝300来年风雨飘摇、又荡气回肠的历史 , 从朱元璋起义 , 到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 , 从朱棣北京起义到万历乱纲灭纪 , 从王守仁到张居正 , 一位位杰出的人才 , 一次次轰轰烈烈的大事 , 充分显现了大明王朝从强盛到腐败衰落的整个过程 。朱棣同学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 , 他英武善战 , 谋略过人 , 在朝廷之中独揽大权 , 事无巨细 , 一概自己亲力亲为 , 他招才纳贤 , 所以身边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 , 如朱能、张玉、张辅、解缙等 , 于是在这位永乐大帝的统治下 , 摇摆不定的大明王朝渐渐显示出盛世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