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呢?

【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呢?】马上中秋节了很多网友都陆陆续续回家过节了,八月十五团圆嘛,但是最近有很多人也发现了,那就是其实好像以前八月十五也叫“仲秋”,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就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 。这其中,孟与伯,表示第一个;仲表示的是第二个;叔与季,有“以后”的意思 。古人的字中常有这几个字,如曹操字孟德,他就是老大;孙权字仲谋,他就是老二;许慎字叔重,他可能是老三,也可能是老三以后的 。
古人说季节时,也用孟、仲、季 。春天共是三个月,第一个月就是孟春,第二个月就是仲春,第三个月就称季春 。孟秋是七月,仲秋是八月,季秋是九月 。所说的仲秋,就是秋天的第二个月 。
农历八月十五那个节,的确是在秋天的第二个月,但是这个节日是个时点,并不是时段,这个节是秋天中的最中间的那一天,而不是一个月,所以说只能是“中秋节”而不应该是“仲秋节” 。《辞海》“中秋”说:“夏历八月十五日 。
因在秋季的正中,故称 。”
“仲”读zhòng,是表示次序的;“中秋节”的“中”读zhōng,这个“中”是表示位置的 。“仲”、“中”,写法不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祭月活动 。
太阳和月亮,是几乎所有原始民族都祭祀的 。我国的周代,祭月已经成为制度 。祭月的时候,要求月亮是圆满明亮的,而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秋高气爽,是望月的最佳时间,又逢农闲,于是这天就成了祭月的日子 。
因为这天是秋天的最中间一天,所以称“中秋节” 。
。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今天是中秋佳节,除了春节以外这是今年四大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团圆节日,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是起源于哪个朝代吗?为什么叫做中秋节呢?今天我们是借着节日来聊聊这个团圆节日的由来故事 。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