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反思( 三 )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
不足之处:
从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 。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 。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 。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 。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
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 。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把课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引背《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 。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决心从今以后要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 。最后播放《匆匆》动画的配乐范读,形象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
其次,精心选用教学语言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发,心灵地倾诉和思绪地流淌,语言都很美,而这篇散文尤为突出 。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 。如:“读了这句话,你听到了作者在你耳边的低低絮语了吗?”“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 。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 。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的脚步 。”“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