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诗文朗诵

作者:(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凉武昭王暠九世孙 。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 。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
全部注释
1.《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 。今存《蜀道难》诗除此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 。李白此诗大约是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之意 。
2.噫吁嚱:蜀方言 。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
3.蚕丛、鱼凫:传说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文选》卷四《三都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 。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华阳国志·蜀志》:"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 。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 。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
4.尔来:从那时以来 。四万八千岁,夸张面大约言之 。
5.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鸟道:只有鸟能飞过的小路 。
6.地崩句:《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 。蜀遣五丁迎之 。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 。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 。"
7.六龙回日:《初学记》卷一天部三:《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quot;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御之 。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 。"螭即龙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一说高标山又名高望山,乃嘉定府之主山 。
8.逆折:水流回旋 。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
9.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
10.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吃力略阳县北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山南道貌岸然兴州长举县:"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 。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
11.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 。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 。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 。扪:用手摸 。历:经过 。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
12.膺:胸 。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 。《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鸟生杜宇之魄 。"刘渊林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 。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 。子规,鸟名也 。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王注:"按子规即杜鹃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至夏尤甚,昼夜不止,鸣必向北,若云'不如归去',声甚哀切" 。
14.喧豗:水流轰响声 。砯崖:水撞石之声 。转,转动 。
15.胡为:为什么 。
16.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华阳国志》、《水经注》卷二十、《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均有记载 。
17.一夫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