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山大佛的诗词( 五 )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 。
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 。
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 。
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 。
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 。
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 。
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 。
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 。
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 。
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 。
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 。
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