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梦中想见的诗句

  1. 心期梦中见 , 路永魂梦短 。——陆龟蒙
  2. 扰扰陌上心 , 悠悠梦中见 。——皎然
  3. 刘曾梦中见 , 元向花前失 。——白居易
  4. 道州一去应嫌远 , 千里思山梦中见 。——苏辙
  5. 无心却向梦中见 , 千万人中何处传 。——李新
  6. 柳惊花困芳心乱 , 蝶思莺情梦中见 。——沈愚
  7. 梦中忽见别时容 , 步上高堂言未终 。——乌斯道
  8. 梦中见绿觉始知 , 索我亦赋梦绿诗 。——杨基

寻一个诗人记录睡梦中诗词的典故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作者】李白 【朝代】唐海客谈瀛洲 , 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 云霞明灭或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 , 势拔五岳掩赤城 。
天台四万八千丈 , 对此欲倒东南倾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一夜飞度镜湖月 。
湖月照我影 , 送我至剡溪 。
谢公宿处今尚在 , 渌水荡漾清猿啼 。
脚著谢公屐 , 身登青云梯 。
半壁见海日 , 空中闻天鸡 。
千岩万转路不定 , 迷花倚石忽已暝 。
熊咆龙吟殷岩泉 , 栗深林兮惊层巅 。
云青青兮欲雨 , 水澹澹兮生烟 。
列缺霹雳 , 丘峦崩摧 。
洞天石扉 , 訇然中开 。
青冥浩荡不见底 , 日月照耀金银台 。
霓为衣兮风为马 ,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虎鼓瑟兮鸾回车 , 仙之人兮列如麻 。
忽魂悸以魄动 , 恍惊起而长嗟 。
惟觉时之枕席 , 失向来之烟霞 。
世间行乐亦如此 , 古来万事东流水 。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
须行即骑访名山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首记梦诗 , 也是一首游仙诗 。
意境雄伟 , 变化惝恍莫测 , 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 , 新奇的表现手法 , 向来为人传诵 , 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 。
其时李白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 , 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 , 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 , 热爱山水 , 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
此诗所描写的梦游 , 也许并非完全虚托 , 但无论是否虚托 , 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 , 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
“海客谈瀛洲 , 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 云霓明灭或可睹 。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 , 虚无缥缈 , 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 , 真是胜似仙境 。
以虚衬实 , 突出了天姥胜景 , 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 写得富有神奇色彩 , 引人入胜 。
天姥山临近剡溪 , 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 , 因此得名 。
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 , 峰峦峭峙 , 仰望如在天表 , 冥茫如堕仙境 , 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 。
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 , 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 , 自爱名山入剡中” 。
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 , 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 , 也是非常熟悉的 。
天姥山号称奇绝 , 是越东灵秀之地 。
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 , 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 。
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 , 比五岳还更挺拔 。
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 。
这个天姥山 , 被写得耸立天外 , 直插云霄 , 巍巍然非同凡比 。
这座梦中的天姥山 , 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 , 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 , 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 。
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 , 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 , 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 。
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 , 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