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斜"字到底要怎么读


现代语音:xié
特殊读音:xiá yé chá
xiá:斜在中国古代时期的读音为xiá,所以现在的古体诗词以斜作韵脚时都念xiá,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qiá:古语延续、现苏北地区方言,如地名:角斜(ga qiá),用于读部分古诗词则非常押韵、朗朗上口,如"过故人庄" 。
yé:终南山山谷名 。在陕西省褒城县东北境内 。
chá:人名,[伊稚斜]也作"伊樨(木字旁改为禾字旁)斜" 。汉代匈奴单于名 。
对于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如果有案可查、有根有据 。还是还其以本来读音为好,切不可以今律古 。
有关诗词辄韵 “十三辙”就是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 。
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 。
特别指出的是,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 “天仙辙”
古诗中的"斜"字到底要怎么读

诗词的韵是什么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
诗词中的韵,大致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
一个汉字如果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一般都有声母、韵母和声调 。
例如,“中”字,拼成zhōng,其中zh是声母,ong是韵母,声调是阴平 。
再如,“弓”gōng,虫chóng等字,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
这些字叫同韵字 。
凡同韵字都可以押韵 。
押韵就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字 。
如: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ī),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
这首诗里的“西”、“低”、“泥”、“蹄”和“堤”字押韵,韵母都是i 。
如果把韵母再细分的话,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 。
如雄xióng,i是韵头 。
o是韵腹,ng是韵尾 。
弓gōng,虫chóng等字没有韵头,只有韵腹和韵尾,“雄”字跟这些字的韵母不同,但是,它们的韵腹和韵尾相同,都是ong 。
韵腹、韵尾相同,韵头不同的字也是同韵字,仍然可以押韵 。
例如: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qiū)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liú)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zhōu)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liú) 。
这首诗里的“秋”、“流”、“舟”和“留”字押韵,它们的韵母分别是iu、iu、ou、iu,韵母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同样是和谐的 。
押韵的目的是要声韵和谐 。
但是有许多诗,我们今天读起来却不和谐了,这是因为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 。
如: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huā),乌衣巷口夕阳斜(xíe)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jiā) 。
xíe跟huā、jiā不是同韵字,但是在唐代“斜”字读siá,当时是和谐的 。
再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 。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这首诗里,“期”和“儿”都是押韵的;但是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 。
如果按照上海话的读音念“儿”这个字,念像ní音(接近古音),那就和谐了 。
古人押韵需要依照韵书 。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比较合理;宋代以后,语音发生了变化,依照韵书押韵就不合理了 。
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就不一定要按照韵书来押韵 。
不过,当我们读古诗的时候,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
诗词里的“韵部”是什么? 韵,包括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与韵母和韵部有区别 。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不包括声调,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 。
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
编辑本段内容韵这个概念来自于诗歌 。
自有诗歌起,就有韵的事实,但是上古并无韵的概念,因此,顾炎武称“考自汉魏以上之书并无言韵者,知此字必起于晋宋以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