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殡葬”的诗词有哪些?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代: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国殇》
5、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6、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唐代:白居易《李白墓》
7、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代:李忱《吊白居易》
8、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唐代:崔珏《哭李商隐》
9、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唐代:李商隐《楚宫》
10、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
——南北朝:江淹《悼室人》

中国玉器的发现及发展历史旧石器时代 华夏祖先选择美石磨制玉器,最早见于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 。
在中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人类生活,社会的变迁,比金、银、铜、铁器不知要早多少年 。
从旧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玉器的佩带代表着人们社会地位 。
从碾磨的玉器到精美的玉雕作品,玉器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玉的文化随之更加丰富———新石器时代的玉龙、玉璧,商周的玉刀、玉戈,春秋的剑饰、带钩,汉代的瑞兽,唐宋的花鸟发簪,及元明清的大件玉雕,特别是清代,雕琢艺术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玉雕史的巅峰 。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的工匠陆子冈所制作的玉佩,开创了图文并茂、构图新颖、做工精湛的玉佩饰物之先河,至今仍被推崇备至,俗称“子冈佩” 。
它为玉的文化添增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
美玉得到我们东方人的万般垂爱 。
东方人往往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等 。
中国出土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玉器 。
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 。
但中国玉器的起源,应当比这更早 。
玉器脱胎于石器的母体,远远超越了石器 。
最初只是小玉块钻一孔用作垂饰,或象磨制石器一样,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 。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纹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比较大,比较复杂,可算做工艺品 。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加工玉石器的技术是相同的 。
制石技术由打制发展到磨制,经历了数千年,制玉技术大致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
二者在使用技术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实用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术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复杂 。
玉器不仅要求光洁度比石器高,有的还要镌刻各种花纹图案,这是出于人们审美的需要,是非实用的艺术装饰 。
这在石器上很少见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具有实用价值的有玉斧、玉铲、玉刀、玉戈等生产工具和武器,用作装饰品的有玉环、玉球、玉镯、玉璜、玉玦、玉珠、玉管等 。
此期玉器简单素朴,薄厚不一,造型不规则 。
到了晚期,玉器才逐步脱离石器,在技术和艺术上走上独立发展的历程,并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社会的、技术的基础 。
随着青铜器的使用或金石并用,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物质财富的增殖和积累,促使了阶级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