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笔韵诗词

书香笔韵诗词

书香墨韵一诗词对联吧《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创作背景: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
”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 。
此诗当作于是年 。
作品鉴赏: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
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 。
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
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
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 征文 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 书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引领我通往神秘的知识殿堂;如一杯清香四溢的绿茶,泌人心脾,给我带来种种美妙的享受和无穷的回味;又似一对美丽神奇的翅膀,让我在湛蓝的知识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领略文字的魅力?? 对于书,我有着莫名的情愫 。
记得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起,便和书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
小时候,总爱看一些幼稚的童话,缠着妈妈给我讲那些自以为很神秘的故事 。
然后饶有趣味地沉浸于童话中:愚蠢的国王、善良可爱的美人鱼公主、命运悲惨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做一个温馨、淡淡的梦 。
在童话国度里,点亮只属于我的烟火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我开始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 。
它可以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 。
《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化险为夷,最终取得胜利令人欢呼雀跃;《爱的教育》中那纯真的同学之爱,温馨的亲子之爱,浓浓的师生之情,对祖国诚挚的爱,令人感动不已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会我生命在于努力,在于奋斗,厄运能使一个软弱的人变得更加坚强!《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坎坷命运,不禁惋惜长叹 。
书籍给了我们人生的自信和启迪,给了我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给我们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给我们注入无限金色的希望 。
畅游书海,其乐无穷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愉快地步入知识的殿堂;让我们与书为侣,以书为伴,以书为鉴;让那淡淡的书香伴你我同行,陪伴我们茁壮成长!
七言古诗的七言古诗名篇展开全部作者: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