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古诗词( 二 )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 。
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 。
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 。
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 。
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
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
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
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
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 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 。
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 。
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
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
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
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 。
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
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
请你把一首古诗改成写景文或小故事展开全部 暖风习习,溪流咚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