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伤逝》读后感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是一篇悲情小说 。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 。
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 。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 。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 。那么,最后必然是要归于幻灭的 。爱情和自由,到底哪个更重要?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已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 。”涓生与子君的确是从昏睡的梦境中清醒了,然而觉醒仅仅是斗争的开始,他们醒后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这个目标似乎对他们也并不重要 。现实主义作品的伟大之处便在于此——关注现俗,指明并试图解决其弊病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这样诠释爱情:“人的本质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以自由为前提,人被判定为自由,必须独自承担选择的后果 。”或者柏拉图式的爱情或者自由主义者的爱情,根本就没有什么朝夕相随、生死与共 。
归结二人爱情悲剧的原因,我认为有四点 。第一,个人解放与社会改革的矛盾 。子君只是从表面意义上接受个性解放,将奋斗目标局限与婚姻自主,局限与反对封建势力对自己婚姻的干涉和束缚,在婚姻自主的目标实现以后,她就心安理得的做起了家庭主妇,生活流于平庸,思想流于空虚,平庸和空虚使爱情逐渐退色,以致最后走向破裂 。第二,封建伦理道德的阻碍 。涓生和子君的反抗只是希望得到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但那些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顽固派是不允许有叛逆者的,他们永远维护着封建伦理纲常 。涓生跟子君的同居无可避免的招来非议,从子君舒服与其断绝关系到二人找房子屡次碰壁以及涓生被辞退,不可否认是封建伦理纲常所致 。第三,缺损的爱情观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对涓生而言,爱乃是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色彩,爱是生活的点缀 。所谓男女平等,恋爱自由,是男女间交往分合来去的平等和自由 。在经受了一番折腾后,他终于明白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生活,不解决物质生活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婚姻的自由解放 。而子君的爱情观是现实的,对她而言,爱乃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以托付终身,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她看来仅仅是择偶权利的自主 。第四,经济的困顿 。当涓生被辞退的时候,子君原本的无畏变了颜色,涓生也只能为了生计奔波劳碌,先前的那些轻松没有了,由此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 。由于无端的陷入了经济困境,子君也得忙碌着,他们再也没有时间谈家庭专制,谈男女平等,谈论文学...自然就少了一份理解与交流,最后感情走向破裂也在所难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