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分类鉴赏ppt

唐宋诗词分类鉴赏ppt

唐宋诗词名句鉴赏的名句赏析展开全部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唐·李煜 2.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唐·慧能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7.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9.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0.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愁永云昼》 1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宋·李清照《声声慢》 12.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3.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14.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春日》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过零丁洋》...
求一篇诗词鉴赏(唐宋的)杜甫《春望》赏析陈才智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题解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载(757) 。
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 。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
句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
首联从大处着眼,为悲壮之笔 。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
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廓 。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
”此联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称赞这一联:“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百代而下,当无复继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不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
颔联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其含义有两种解说:一说这是对比写法,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 。
另一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 。
二说皆可通,都是为了表明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其比喻之妙,实为少见,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评曰:“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讯难得,一信抵得上万两黄金 。
颈联上句写战事长久,下句写音讯隔绝 。
虽是说自己,但准确概括了战乱之中亲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道出了人之常情,因而后来成为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常用语 。
郁达夫《奉赠》诗之五:“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 。
”“连三月”,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乱起到《春望》写作时,正好过了两个三月,所以说是“连三月”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
前一联写了忧国忧家之愁,这一联写愁之深切,情境悲苦 。
“白头”因愁而生,“搔”,即抓挠,表示心绪烦乱 。
“更短”,言愁的程度越来越深 。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添一层悲愁 。
明末王嗣奭《杜臆》说:“落句方思济世,而自伤其老 。
”“浑欲”,简直要 。
“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