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拜佛的诗词

朝山拜佛的诗词

朝山拜佛能给自己一种怎样的心境展开全部 净空法师---从前人朝山,是参访善知识,是去寻师访道 。
现在人朝山,是去观光旅游,去看看佛菩萨的形象 。
1 从前人朝山,是参访善知识,是去寻师访道 。
现在人朝山,是去观光旅游,去看看佛菩萨的形象 。
2 在过去,朝山的人确实非常辛苦!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他朝五台山,走了三年才走到 。
他年岁也大了,身体也不好,一路上就是生病,有时候病得几乎起不来,病得这么重!3 凭着他的恒心、毅力,最后他终于到达目的地,去参礼文殊菩萨的道场 。
他在路上病重的时候,文殊菩萨来救他、帮助他,当时他并不知道那个人是文殊菩萨 。
4 文殊菩萨化身成一个邋遢的乞丐,每一次他生病、有大难的时候,都出现在他面前,来帮助他、照顾他,给他药吃,一直到病好了,这个乞丐就走了 。
5 这个乞丐,自称是文吉,住在五台山 。
他以后到五台山打听这个人,有个老和尚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化身来帮助他,他这才恍然大悟 。
6 现在众生福薄,佛菩萨不来了,圣贤人也没有了,要亲近善知识不容易!莲池大师生在明朝末年,当时佛教已经相当衰了,所以他劝大家,与其参礼善知识,不如参访阿弥陀佛 。
7 这个意思就是:为什么不求往生?为什么不好好在家里念佛,而跑到外面去朝山拜佛、去参礼,要吃这样多的苦,结果什么也得不到?有的时候,不但是空跑一趟,得到的是反效果 。
8 你参访一位善知识,他指你一条路子;你参访两位善知识,两个老师是两个想法,两条路子;你参访三个、四个,你走到十字街头,不晓得要走哪一条路好?那你就苦了!...
法海撷沤(二)不信佛的人怎样去朝山拜佛展开全部 朝山拜佛的意义,在于:从山下拜到山上,越拜越高,如同步步高升 。
从山外拜到殿内,表示平时除注重心外,也注重到心内 。
从一人拜到万人,表示愈聚愈多,越多越有 。
从贡高拜到恭敬,越恭敬越有佛法,越有佛法,越有快乐 。
人与人的往来要靠书信,通电话,礼物的交际;而我们与佛祖的来往交流,则靠朝山拜佛 。
所以,朝山是:一步步的礼拜,就像是到电信局打电话给佛祖,谈话接心 。
一步步的礼拜,就像是收讯的收音机,在接受佛菩萨的音讯消息 。
一步步的礼拜,方寸间的心藉此升华,如大海虚空,使人格更高超,心量更宽阔 。
一步步的礼拜,朝山功德都以存入大家心中的功德簿上 。
...
李世民的诗句 “”宝刹遥承露 “”是什么意思为感谢志超解民倒悬之恩,贞观十五年(641年)唐王李世民率众臣朝山拜佛 。
志超弟子银空在抱腹岩接驾说师傅已圆寂西归 。
太宗未能如愿,内心空悲,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佛也,顿时天空出现了空王古佛四个大字 。
下山途中天降大雨,太宗一行回銮到空山灵溪寺,看到寺院美景净收眼底,该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七千余平米,现存建筑三十余间 。
主体建筑大雄宝殿系国内元代佛寺建筑艺术的典型遗构,该殿主体完好,纪年清晰,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宋元建筑原始构件和营造法实例信息 。
堪称宋元时期古建筑艺术的宝库,是极具文化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历史载体 。
院内的碑碣古木等附属文物,跨代久远,内容丰富,弥足珍贵 。
其碑刻记载之历史涵盖宋(金)元明清民各个历史朝代 。
碑之所记既有维修重建的内容,又有佛教、政教、民事风俗的记事 。
其中宋咸平五年《抱腹山回峦寺诸寺院灵境之碑》尤具重要的史料价值 。
回銮寺地处山西山麓通道,属绵山中的著名景观 。
这里既具天然生态之美,又是山乡园林之趣,反映了古人崇尚自然、巧夺天工造化的思想和智慧 。
唐王随即赋诗一首: 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辰 。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 。
请就你所熟悉的一处山水名胜、文化古迹做一份旅游指南 。
内容包括旅...峨眉山峨眉山和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并称中国四大佛山 。
蜀地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海拔3098米 。
峨眉山不仅以秀丽的景色名扬四海,更以她那日出、云海、佛光、圣灯使峨眉山久盛不衰 。
峨眉山为中外著名的旅游圣地 。
雄据于四川盆地的西南,拔地而起高差2600余米,主峰高达3099米,有“天下名山”“峨眉天下秀”之称 。
峨眉山古木参天,流泉飞瀑,风景独秀,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