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经典诗词歌赋( 二 )


苏轼——《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
苏辙——《栾(luán)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人生哲理诗词歌赋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李白的 蜀道难 将进酒 都是写出世精神的经典,非常适合用来忽悠那些爱出世的知识分子杜甫的 春望(国破山河在)以及其他系列诗歌,则很容易用来忽悠那些具有爱国精神的知识分子李商隐 柳永等人的情诗适合用来欺骗纯情小姑娘 。
实在太多了建议楼主买本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翻着用PS:其实这个诗词歌赋别人都用老了 。





如果楼主不是真的要穿越回古代的话,还是不要用这些好呢
古代著名的诗词歌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 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李煜《虞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宋)柳永《凤栖梧》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屈原《离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诗经·郑风·子衿》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汉乐府·上邪》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宋)辛弃疾《青玉案》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宋)李清照《一翦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宋)朱淑真《生查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宋)陆游《钗头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唐)李白《将进酒》1. 杨柳 。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
2. 长亭 。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
3. 南浦 。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
4. 酒 。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