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感言

谁都知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换 。文章不是无情物,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 。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 。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 。
当语文的人文价值被工具价值压倒的时候,学生可能在机械操练中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却失掉了学习语文的全部兴趣、全部激情、全部灵性 。得到东西我们看到了失去的东西我们并未觉察 。得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失去的却是冰山的根基 。
飘摇的语文教学呼唤中庸的语文哲学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应是语文哲学的在智慧、大圆融、大境界 。语文哲学的诸多范畴,如:工具与人文、学文与做人、继承与发展、基础与创新、感悟与理解、感性与理性、自主与引导、接受与发现、吸收与表达、文面与文里、诵读体验与默读精思、潜心会文与广泛涉猎、尊重文本与拓展资源、课内得法与课外得益等,都应归宗于中庸这一元智慧 。
语文是科学的那是学生的思维之剑;语文是审美的,那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语文是一面多棱镜,折射着功利、科学、审美的缤纷色彩;语文是一个万花筒,演绎着实用、真理、情性的大千气象 。说到底,语文是人的,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人与语文的关系,语文才会喷射出缤纷的色彩、激荡起大千的气象 。

语文教学感言


一堂好课折射出的不仅是教师的学识、才智,还有他的人格和品质 。
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需要我们放弃一切与学生的学习无关的东西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将每句话、每个句子都讲得那么透彻,留下点余地和空间反而更美!
我们的学生喜好议论,尽管他们的议论不够成熟、不够深刻,甚至很多是幼稚的、错误的,但毕竟这是他们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感受、真正的话语 。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缺少了学生自由的广泛的议论!这本身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少思想、多复制”!议论少,想象得更少!其实,想象是孩子的专利,在孩提时代,多让学生写点想象的文字,就是一种创造力的培养,孩子的世界原本就一个童话的世界!
教师应该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心灵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的喜欢的老师,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需要具有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