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院》读后感怎么写?( 六 )


然而 , 《果院》作者追求的 , 未必仅仅是这一层面的读者共鸣 , 其开端题记 , 引用博尔赫斯的那一句“我只对平凡的事物感到惊异” , 就是其写作动机与创作声明:在乡土题材下面 , 是某种现代性的语言尝试 。这种现代性的效果 , 在作者笔致所触之处 , 越是叙述得细致精确 , 就越是具备让人恍恍惚惚不能确定的记忆语言特征 。
比如 , 女人翻完了两个菜畦坐在地埂上 , 目光信马由缰打量着果院 , 像电影里的特写长镜头 , 风格很纪实的一一扫过去 , 她每一眼是真切得要命 , 每一树都有不同的性格与语言和她交流 , 人们读了记得的却只是很诗意的一种抒情画面 。另外 , 一小截烂葱、几个小土豆、一块牛肚子倒出来的草 , 也是经过精心剪辑的选材 , 用以控制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 或者人物的内心节奏 。
再比如 , 耶尔古拜的女人长什么样?就像果院里的果树到底是什么果树一样 , 始终 , 让人无法明详 。可是 , 她的手 , 我们却非常熟悉 , 那是一双爱出汗的手 。与小伙子一起时 , 曾经把一个小土块“攥得湿湿的”;看老头锯树时 , 她“两手上都急出了汗”;她独自翻土时 , 则戴着一双旧白手套 , 还能看到她如何摘下手套活动手指的细部动作 。
可是 , 这些并不能帮助人们具体了解耶尔古拜家的其他人 , 他家的其他农事有什么呢?当看到这小两口对果院里的地力的理解 , 是“像一个彪形大汉背了一个小学生书包那样” , 隐约地 , 便晓得这不像个寻常农家 。而到接近尾声处 , 女人看见一棵小杏树“像个稚气的中学生” , 就能明白耶尔古拜与周围乡亲们不同的这样不计成本的一年两次剪枝 , 并非是生产增收的需要 , 而是一种美学趣味需要 。生长的这座果院里的一切果实与菜蔬的品类 , 同女人的所有心绪一样 , 在信马由缰的游走中 , 始终 , 围绕着博尔赫斯那句题记的旨趣 。
这样貌似原生态的语言经营 , 对于作者的文字功力的要求 , 恰如耶尔古拜夫妇对果院土地生长力的认识 , 是用彪形大汉背小学生书包 。在小说作家们格外计算语言成本与叙述效率的今天 , 似乎表明了人们对当代优秀小说尺度把握上的内方外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