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和胖子》阅读答案怎么写?( 三 )


在《胖子和瘦子》中 , 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有两副画面 。
一副画面是:瘦子带着他的家人在火车站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胖子 。两人热情拥抱 , 彼此亲吻 , 重温往事 , 不亦乐乎 。整个画面中气氛亲切 , 热烈而又和谐 , 基调明朗 , 清丽而迷人 。
另一副画面与前一副就大相径庭了 。当胖子说到自己已位高权重时 , 这使刚当上科长的瘦子大吃一惊 , 马上对胖子持着一种敬畏的态度 。“哈巴狗”的丑态在瘦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胖子最后在瘦子及其家人毕恭毕敬的目送下离去 。这气氛无疑是紧张的 , 拘泥的和冷索的 , 让人感到沉闷 , 阴晦和浑浊 。
这就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的世俗图 。可一百多年过去了 , 阿谀奉承的风气在现实社会中依然存在 , 为什么社会的发展冲不走这恶俗的风气?为什么?
我不得不说金钱和权力在人们心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 在某些人的眼中 , 权贵比亲情 , 个人尊严更重要 。为了升官发财 , 对上司毕恭毕敬 , 卑躬屈膝 , 是成功的捷径 。这是“拜金”“拜官”们那种趋炎附势 , 巴结迎奉的世俗心理 。
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有钱能使鬼推磨” , 仅仅七个字便点出了金钱的重要性和它那独特的神奇魅力 。用钱买车 , 买房 , 买官 , 甚至买命都可以 , 人们对金钱的欲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愈演愈烈 。奢侈是金钱的象征 , 而金钱则是地位的象征 。有钱者 , 得天下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 , 阿谀奉承无疑是一出“方便实用”的“上乘”之计 。
还有一点 , 就是人们心中嫉妒心理 。它能蒙蔽你的双眼 , 它能让你丧失理智 , 它还能让你误入歧途 , 走上一条不归路 。一个正直的人看着与自己一样平起平坐的同事因经常给领导“擦皮鞋”而步步高升 , 财源滚滚 。那人心中难免会有一种不爽的感觉 , 这就是嫉妒 。在他面前仅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 , 视而不见 , 继续自己本分的工作;第二 , 有样学样 , 阿谀奉承;第三 , 跳槽 , 离开这浑浊的官僚环境 。视而不见者 , 君子也 , 可现实中仅占少数;跳槽者 , 睿智也 , 其人少之甚少;阿谀奉承者 , 小人也 , 占了绝大多数 。因嫉妒而跟风的现象是阿谀奉承在社会历史长河中永保青春的“杀手锏” 。嫉妒是它的炫丽魔法 , 吸引着许多面临抉择的人;嫉妒是它的动力之源 , 使这个恶性循环不断发展下去 , 直至社会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