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怎么写?( 三 )


可是,看完整本书,我没有找到期待的答案 。少年毛泽东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有许多奇特的经历,或是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就和许许多多旧社会的孩子一样 。
妈妈对我说:“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一个伟人,他不可能是凭空造就的 。你用心多读几遍,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我又把整本书看了好几遍,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
他从小就有强烈的反抗和斗争精神 。先生打他板子,他就逃到山谷中走了三天;父亲与他发生冲突,他以死相逼 。结果每次抗争,他都取得了胜利 。这让他明白:要用公开的反抗来保卫自己的权利 。他还特别喜欢看关于造反的书 。我觉得正是这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反抗精神,才使他日后能带领中国人民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建立新中国 。
他从小就有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少年时代,他的思想上已经开始革命 。他的头脑里“开始有了某种程度的政治意识”,开始明了“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 。”从此,他走上了救国的道路 。
他从小就同情劳苦大众 。闹饥荒时,他把家里的米施舍给穷人 。灾民被惨杀时,他觉得有切肤之痛 。他把老百姓看成是自己的邻里兄弟,所以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
妈妈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 。”毛泽东长大后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伟大领袖,我想,我已经找到答案了 。

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怎么写?


雷锋这个名字你一定耳熟能弃,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少年红色经典——雷锋》,他的事迹再次令我深深的感动……
雷锋出生在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呱呱坠地,迎接他的不是笑声和温暖,而是饥饿和寒冷、苦难 。在他刚懂事的时候,他爸爸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哥哥和妈妈先后被地主逼死,弟弟也病死了,只有六奶奶和他相依为命 。然而苦难没有遮住雷锋心中的阳光,却更让他意思到人生的真谛——活着,就要如太阳,发一分光,发一份热,诚心诚意的为人们服务 。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不娱乐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自己生命的岗位?”这是雷锋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 。又一次雷锋去赶早班车,忽然,看见一位大嫂旁有许多人围着他,原来那位大嫂找不到车票了,雷锋把自己的车票给了那位大嫂 。陈五爹的老大爷,他双目失明,孤单一人,雷锋总是隔三岔五地帮助他 。
可是,在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雷锋在指挥战友倒车时,汽车轮一滑,流进了到变小水沟,碰到了一根柱子,那根柱子倒向雷锋,就这样,雷锋牺牲了 。雷锋温暖的双眼,就这样闭上了,他那美丽的心灵也停止了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