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故事写法怎么样?( 六 )


【故事感受】
“宝剑锋从磨砺出 ,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今中外 ,  , 凡成大事者 , 无一例外是付出了艰辛劳动的 。王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 为他后来完成巨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充的成才 , 说明学习只能靠日积月累 , 持之以恒 。
8、顾炎武勤于攻读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 , 他学识渊博 , 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 , 都有较深的造诣 , 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 。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 , 对待学问非常认真 。长大后 , 每当外出旅行时 , 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 , 真正做到“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在游历中 , 顾炎武还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如果他走到某地 , 发现那里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 , 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行核对、校正 。顾炎武就这样手不释卷 , 刻苦攻读 , 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顾炎武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 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非凡 , 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 。
【故事感受】
青少年学习要像顾炎武一样具有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 这样 , 才能够在狱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 从而在未来的社会中施展身手 。
9、赵光义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是一位聪明而又干练的帝王 。少年时代 , 他曾任职于宋太祖所指挥的宿卫军 。由于经历频繁战事 , 了解民间疾苦 , 继位后他澄清吏治 , 整顿朝纲 , 使得人民安居乐业 , 天下大平 , 被后人称为一代贤君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位有“贤君”之称的赵光义的登基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案 。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 , 宋太祖赵匡胤应当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 但他却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 实在出乎意料 。
据记载 ,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 , 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进宫饮酒 。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 , 酒后有些不舒服 , 就躺下休息 。
赵光义让所有人都离开 , 自己来照料哥哥 。外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什么 , 接着烛影摇晃 , 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 , 随后听到铁斧戳地的声音 , 听见赵匡胤高声说:“你好好去做 。”
天快亮时 , 赵光义急忙叫人来 , 说赵匡胤已经逝世 。
天亮后 , 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 , 改元太平兴国 。这件事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 , 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 , 但是无法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