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诗赏析

古诗词诗赏析

经典诗句赏析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 。
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
1.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
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
2.潭面——湖面 。
潭,水很深的湖 。
3.色——一作“翠” 。
4.青螺——青绿色的螺壳 。
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 。
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洁的,秋水是最平静的 。
诗人这次来观赏洞庭湖的风光,正是在一个清秋月夜,而且是水面无风的时候 。
可以想象,呈现在他面前的,会是怎样一片宁静、和谐的湖光月色了 。
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说:这很像是还没磨光的镜面啊!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 。
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
诗人又将视线移向远方:洞庭湖心,青山一点,那就是自古闻名的君山了 。
这么苍翠,这么小巧,蹲在皓月清辉的水面上,正好似白银盘里的一只小青螺呢!这首山水小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 。
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人对面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 。
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
古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 这句话出自:唐朝的李商隐‘《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解释: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 。
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 。
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 。
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 。
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 。
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 。
”(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
3、送钩:也称藏钩 。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
4、分曹:分组 。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
6、鼓:指更鼓 。
7、应官:犹上班 。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 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 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