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重要性

古诗词的重要性

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与作用展开全部 学习古诗的意义:第一,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 。
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 。
第三,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第四,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 。
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学习古诗文的?作用: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古诗文的学习,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
正高中语文学科中,古诗文占很大的比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
古诗文教学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
拓展资料: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
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 。
格律特征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
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
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
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
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
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 。
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 。
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
中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了先例 。
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中国诗歌之源 。
至汉代,出现了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汉乐府民歌” 。
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 。
如教材八年级(上)中的《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即是“正宗”的“汉乐府” 。
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体式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古诗词的重要性】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了“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的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的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 。
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的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的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 。
唐朝的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写了许多这样的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等 。
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 。
稍后的元结、顾况等诗人也写过这样的诗 。
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了挽救当时国家的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的称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